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3篇
肿瘤学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和总结三维适形放疗与立体定向放疗在治疗脑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行全脑放疗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的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疗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疗效。结果本组含1~2个脑转移灶的患者共21例,12例行三维适形放疗,9例行立体定向放疗,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2月、83.3%、58.3%和14月、88.9%、66.7%。脑转移灶数≥3的患者共39例,17例行三维适形放疗,22例行立体定向放疗,两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月、58.8%、41.2%和13月、81.8%、68.2%。在脑转移灶数≥3的患者中,立体定向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都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防治疗效。方法 将47例行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两组给予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类及护肝片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疗程4周。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防治疗效显著,伽玛刀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ALT、AS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TB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上升明显(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减轻伽玛刀对肝功能的损害,有明显护肝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精确的定位和摆位是保证治疗效果、减轻周围组织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了一种新型头颈部适形放射治疗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成功解决了现有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次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应用分次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56例,瘤周边剂量为28~31.8GY,每次剂量为5.3~7GY,隔日一次,共4~6次,50%等剂量曲线。结果随访1~5年,56例患者中,48例症状改善,1例肿瘤消失,36例肿瘤缩小,12例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分次伽玛刀治疗能有效控制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生长,有利于内分泌功能的恢复,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7.
背景:钛板作为颅骨修复体因良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颅骨形状复杂,修复体的现行制作技术成本高,设计和制造困难。目的:观察应用数字调控压模法制作适形颅骨修复体技术对神经外科颅骨缺损修复的效果。设计:回顾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О三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对象:选择2001-09/2004—09在解放军第三О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20例,颅骨缺损部位:额颞部5例,颞顶部4例,颞额顶部4例,顶部4例,枕部3例。颅骨缺损范围:最小4cm&;#215;4m,最大12cm&;#215;12cm。方法:应用原始颅骨CT数据三维重建,进行修复体的几何设计,完全拟合颅骨的自然形态。利用新型数控成型模制作系统,根据拟合修复体数据控制形成相应凹凸模型,将钛钢板压制成形,实现与创伤部分精确贴合。主要观察指标:颅骨修复术特点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近期皮下积血2例,硬膜外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无脑挫伤发生。远期随访11例,全部缺口愈合良好,无发生感染、修复体松动、修复体外露等意外事故。②适形钛网颅骨修复术塑型精确、边缘贴合误差小,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对修复外形及舒适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应用数字调控压模法制作适形钛网人工颅骨修复术效果良好,各项指标优于传统的手工塑型颅骨修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卡氏评分(Karnofsky,KPS)>60分的32例 NSCLC脑转移患者先行全脑放疗(WBRT)30~40 Gy后,给予 FS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 Gy,总剂量为15~20 Gy,分3~5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整个放疗过程,未出现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95%CI为8.6~13.2),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30.4%和11.2%。全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1%,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1.7%。治疗后1个月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RT用于全脑放疗后疾病进展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30个病灶进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病灶最大直径2.1—9.5cm(中位直径5.17cm);病灶边缘剂量22.8—30Gy,平均27.5Gy,单次剂量3—4Gy,分6—10次完成。治疗后6个月开始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治疗后6个月病灶〈4cm者CR84.6%(11/13),PR15.4%(2/13);病灶4—9.5cm者CR41.2%(7/17),PR52.9%(9/17),SD5.9%(1/17)。临床症状消失17例(85%),减轻2例(10%),无效1例(5%)。病灶位于肝左叶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食欲下降等消化道反应,无需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消化道症状逐渐好转。其余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3%.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绝大多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均可出现.近年随着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各种先天免疫缺陷病的增加,发病率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