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颞下颅外入路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卢刚,雷兵,彭友波,王坚我们采用经颞下颅外入路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9岁,右侧三叉神经Ⅱ、Ⅲ支分布区疼痛10年。曾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改善转移性脑肿瘤临床症状及其预后的疗效,探讨转移性脑肿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18例转移性脑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以及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和疗效。结果:伽玛刀治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为34.2%,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伽玛刀组、介入化疗组,放疗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率分别为71.1%、85.7%、64.1%,一年生存率分别为20%、76%、63%。介入化疗组的病灶局部控制率达100%。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转移灶获得良好局部控制的患者临床症状大多好转或消失。结论:伽玛刀能使颅内转移瘤迅速缩小或消失,术后予以全脑放疗或介入化疗能有效地预防转移瘤的复发,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4.
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住各类颅脑外伤700余例,合并其它损伤128例。现就各类合并伤的临床诊治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28例,男105例,女23例。年龄13岁~80岁,平均45岁。车祸96例,坠落伤22例,砸伤10例。二、颅脑损伤伤情分类颅骨骨折27例,硬膜外血肿33例,硬膜下血肿41例,脑挫伤21例,脑干挫伤9例。三、合并伤状况颌面部损伤65例,胸部伤16例,腹部伤23例,四肢伤58例,脊柱伤5例,骨盆伤9例,多脏器损伤5例。四、治疗本组手术治疗104例,保守治疗24例。开颅手术78例,胸…  相似文献   
5.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按压力可分为高压性脑积水和正常压力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最常用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式。目前不可调压式分流管虽然疗效明显,但是部分病人仍因压力设置过高而不能改善症状或压力设置过低导致过度分流表现。可调压式分流管能够根据病人压力的大小设置合适的分流压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2003年5月至2004年10月,利用钛钉于急诊开颅术中行粉碎骨折一期整复术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90例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救治体会。方法 90例颅内多发血肿患者,有手术指征者,在立即予以脱水治疗的同时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对暂无手术指征者予以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神志及瞳孔变化,发现病情恶化立即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方法 ,恢复良好26例(29%),中残24例(27%),重残或植物生存22例(24%),死亡18例(20%)。结论低GCS评分、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重的颅内高压和瞳孔对光反应消失提示预后很差;因此特急性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得到及时、规范、准确的治疗,解除脑池受压,使中线移位及时回复,降低颅内压,有效控制各种不利因素等对提高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大鼠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中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complex,DVC)的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上P2X4受体的表达变化,为临床防治DB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功建立DBI大鼠模型基础上,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观察DBI发生后大鼠MVZ中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上P2X4受体的变化。结果 DBI发生后1小时,迷走复合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上P2X4受体表达不明显。P2X4受体呈现第1次变化高峰是在DBI发生后的2小时。DBI发生后12小时,P2X4受体表达出现第2次变化高峰。免疫电镜上显示:正常状态下,P2X4受体在DVC的神经元以及小胶质细胞上几乎没有表达。而在DBI发生后2小时,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加;在DBI发生后12小时,P2X4受体在DVC的神经元以及小胶质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加。而DBI发生后24小时,P2X4受体的表达下降。结论 DBI发生后,P2X4受体可能是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媒介,也可能是加重脑水肿发生的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颈内静脉血栓形成(Intemaljugularveinthrombosis,UV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LIVT30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平均44+6.5(13~78岁)。共有24例LIVT与高凝血症有关,12例发生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期间.2例继发于颅外血管瘤手术后。头部胀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n=28),其他症状包括颅面颈部肿胀22例、颈部肿块及疼痛8例、视物模糊9例、发热6例和Homer综合征3例。全组病例均行抗凝治疗,5例行溶栓治疗,2例因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引流术。结果1例死于颅内高压脑室引流术后.其余均缓解出院。所有病例均或随访,期间有5例死亡(4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车祸)。4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其他部位静脉血栓(下肢3例,肠系膜上静脉1例)。结论高凝血症和颈部深静脉置管是LIVT最主要的危险因素;UVT如果接受及时充分抗凝预后良好:继发于高凝血症的LIVT需要长期充分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0.
经颞下颅外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卢刚,雷兵,彭友波,王坚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9岁,右侧三叉神经Ⅱ、Ⅲ支分布区疼痛10年。早期曾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半年无效,行患侧三叉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疼痛缓解;两年后因三叉神经痛复发再次行患侧三叉神经奶射频热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