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88年5月至1998年4月收治的214例因车祸致死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性别差异,年龄分布及职业分布;肇事车型与死亡人数的关系;伤员类别及院前、院内急救间隔时间;伤情特点和死亡原因以及死亡时间分布。结论: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和保护意识。改善道路状况和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管理,对减少车祸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树立整体救治观念,对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分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加强军队医院野战应急保障分队力量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对提高军队医院野战应急保障能力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X-刀对颅内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X-刀治疗93例颅内肿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7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65月。结果:肿瘤局部控制率96.30%,病情稳定好转率80.30%。大病灶和小病灶的肿瘤控制率相近,但大病灶术后脑组织反应多而严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差。结论:X-刀对颅内肿瘤有肯定治疗作用,严格选择病变大小,正确选择限光筒、照射弧和剂量,合理使用低剂量分次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初产妇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产后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产妇产后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实施,观察组的产妇产后泌乳初始时间<24小时及24小时的产妇比率显著增加,产后泌乳初始时间为48小时及>72小时的产妇比率显著减小(P均〈0.05)。产后24小时,2组患者的泌乳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0,P=0.338),而产后48小时、72小时,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分别达26.24±7.82mL、46.13±8.64m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1)。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达到84.7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混合喂养例数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人工喂养率降低,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产后泌乳初始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对于产后乳汁分泌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病因、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法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22例,结合献分析。结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同侧大面积脑梗塞3例,基底节区梗塞11例,其他脑梗塞8例,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梗塞12例。结论 血容量不足、凝血机制障碍、脑灌注压降低、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与心脏疾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原因。血肿钻孔引流、纠正血容量、扩容、解痉、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和抗血小板聚集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颅内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特别是脑功能区或深部的病变,目前仍是较为棘手的。近来我们对2例巨大脑AVM采用联合方法,即先行血管内栓塞再手术或X-刀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体部不同源性肿瘤三例黄光富蒋万书张立福任绍兴陈勇谭海斌李自立例1女,58岁。2年半前在本院行了左乳癌根治术,术后予放、化疗。已恢复工作。半年前感枕颈部疼痛,加重伴头晕、呕吐、行走不稳1月入院。停经已4年。查神情、双眼底水肿、左侧角膜反射迟钝、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