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缓解的标准、预测、评估及康复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天津市安定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10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各5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词汇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研究,利培酮组与氨磺必利组脱落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0,P=0.054)。治疗前两组PANSS、VFT、DST及WC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VFT及DS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PANSS、VFT及D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的持续性错误数和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利培酮组的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变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评分高于利培酮组[(61.79±5.50)分vs.(65.86±5.19)分,t=-3.129,P=0.002]。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知觉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常于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8‰~8.4‰,我国1998年发表的七省流调数据显示,该病在我国的终生患病率为6.55‰。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临床治疗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假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发育假说等,近期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神经发育以及炎性免疫方面的关联研究增多,很多研究认为,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并影响神经发育,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质量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菌群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肠道菌群通过各种激素对宿主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做出反应,也对宿主产生影响。它们还能产生对体内系统发出信号的化合物,包括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色氨酸可以被转换成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这些神经递质对人的精神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当肠道菌群间的平衡被破坏,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发精神疾病。现就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齐拉西酮组改善抑郁疗效优于利培酮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成功上市,新型抗抑郁药物以其较轻的不良反应和较高的安全性逐渐替代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而成为精神科医生治疗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读者通过复习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的相关文献,对新型抗抑郁药物作以比较,旨在为精神科医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4例,氟哌啶醇组34例,两组分别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奎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末,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3.52%,氟哌啶醇组为75.76%,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齐拉西酮起效较快,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更好;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副反应表现有所不同。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应激事件后女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与人格特征、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2名女工进行评估。结果受试女工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青年常模组(P0.01);受试女工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使用上,SCL-90高症状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低症状组(P0.01),中间防御机制中高症状组因子均分高于低症状组(P0.05);SCL-90各因子评分均与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及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分析亦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及不成熟防御机制密切相关。结论社会应激事件后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受试女工心理健康状况差者,通常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其人格特征中低的情绪稳定性、自卑、负性认知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女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阿立哌唑改善奥氮平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及催乳素水平升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使用稳定剂量奥氮平单一用药至少2周的女性患者,体重增加≥4kg且催乳素水平高于正常上限(>496mIU/L)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合并阿立哌唑(10mg/d)组28例(研究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63人(帕可,口服给药,800~1 000 mg/d)和利培酮组60人(维思通,口服给药,4~7 mg/d),两组均治疗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安全性;采用词汇流畅性、数字广度、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6周后,在词汇流畅性、数字广度-顺记、WCST正确应答数方面氨磺必利组[(13.94±3.12)分、(9.19±0.86)分、(64.81±6.35)次]优于利培酮组[(12.85±2.85)分、(9.62±1.28)分、(62.17±6.1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相当;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