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男,,因“发现骶部巨大包块并破溃0.5 d”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腰骶部巨大包块并破溃,入院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对外界反应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 =1.5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音;心尖搏动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骶部巨大包块,约20 cm ×20 cm,质地软,张力高,可见一大小约5 cm ×5 cm 的破溃,渗血,四肢活动可,各深浅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治疗经过:血液分析示白血胞升高,血生化示高钾血症,肝肾功能基本正常,低蛋白血症。查 MRI 示尾部畸胎瘤可能性大。手术经过:①全麻成功后,患儿取左侧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②在膨出处沿膨出物作一横棱形切口,在正常皮肤与变异皮肤交界处小心切开,分离皮下与肿物间隙,见肿物囊实性,多腔,囊液呈清亮淡黄色,未见毛发、骨骼等物。前面压迫直肠,后面压迫骶尾骨。③小心仔细剥离肿物并完整切除,保护肛周皮肤。骶尾部未见与椎管相通,无液体渗出,切除部分骶尾骨,骶间动脉严格止血。④清点器械无误,严格止血,修剪多余皮肤后分层缝合皮肤。术后病理:(骶尾部)不成熟性畸胎瘤,Ⅰ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1例早期行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评估51例患者,其中GOS1分8例,GOS2分6例,GOS3分9例,GOS4分11例,GOS5分17例。结论早期应用双侧额颞顶部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尤为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确诊的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依据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7.14%、生存质量为(71.58±5.87)分、中位进展时间为(28.09±1.0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9.08±1.44)个月;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43%、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3.81%、生存质量为(60.75±6.55)分、中位进展时间为(32.81±1.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3.94±1.63)个月.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手段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率,可作为该项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5.
<正>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症状顽固,间歇期短,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之一[1],临床较多见。其不仅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亦可加重患者饮食困难,引起吸入性肺炎、呼吸抑制等,严重者可引起脑缺氧,使脑水肿加重,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出现顽固性呃逆及早进行诊断干预,对于维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接诊的l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电解及水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18例动脉瘤中14例被100%闭塞,4例90%闭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3例在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除l例老年患者术后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17例患者出院3个月以后均行CT复查随访,未发现再出血病例,2例患者因头痛再次行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恢复效果满意。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有效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脑积水发病率在0.9%~1.5%之间,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临床疗效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对66例小儿脑积水患儿采用经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01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开颅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糖尿病、侧脑室引流、置管、术前使用激素、术前使用抗菌药)。结果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5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5%VS2.60%,X^2=5.169,P=0.023);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0%VS2.39%,X^2=115.700,P〈0.001);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VS1.90%,X^2=43.080,P〈0.001);行侧脑室引流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未行侧脑室引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VS2.21%,X^2=87.450,P〈0.001)。结论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脑脊液漏、侧脑室引流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开颅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6—2012年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1 356例,分析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共70例,感染率为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者)高温季节、高龄、污染手术、长时间手术(≥4 h)、短期2次以上手术、术后脑脊液漏、长时间脑室外引流、急诊手术等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长时间手术(≥4 h)、短期2次以上手术、手术术后脑脊液漏、长时间脑室外引流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时间手术(≥4 h)、短期2次以上手术、手术术后脑脊液漏、长时间脑室外引流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