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19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1例,其原发出血灶血肿量严格限制在30ml以下,全部病人均采用双侧侧脑室双腔管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注及间断腰穿放液。结果死亡7例,死亡率17.5%,明显低于内科治疗80%的死亡率。结论双腔管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注和间断腰穿放液等为目前治疗脑室出血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47岁,因"突发头痛1 d"于2015年6月15日就诊于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15年6月14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枕部和颈部为主,伴有恶心、呕吐数次,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主要位于四脑室、环池、桥前池(图1)。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颈部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系统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121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深入比较症状性与非症状性VBD患者的各项影响因素以及血管性症状和无血管性症状的VBD患者间的差异。结果症状性VBD与非症状性VBD患者的基础数据相比较,症状性VBD患者的基底动脉直径显著大于非症状性VBD患者(P<0.05),症状性VBD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舒张压、尿酸水平均较非症状性VBD患者显著增高(P<0.05);存在血管性症状的患者基底动脉直径显著大于无血管性症状者(P<0.05),同时血管性症状患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无血管性症状者(P<0.05),其既往高血压病史的发生率也显著多于无血管性症状者(P<0.05)。结论对于VBD患者应在早期严格控制血压,可能有利于延缓症状(尤其是血管性症状)的进展及降低症状的发生率,对尿酸增高的VBD患者可能考虑通过降尿酸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信芳 《河北医药》2011,33(4):505-50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P5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PTEN与P53基因在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40例脑星形细胞瘤(脑星形细胞瘤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和脑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0%、52.5%;PTEN的阳性率为100%、60.0%;P53的阳性率为0%,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urvivin、PTEN与P53在脑星形细胞瘤不同分级中有不同的表达,Survivin、P53随着分级的增加表达的阳性率增加,而PTEN随着分级的增加其表达的阳性率降低。结论 Survivin、PTEN与P53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121例,根据是否使用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3例)和非支架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对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1)支架组宽颈动脉瘤比例高于非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58/63)比8.6%(5/58),χ~2=84.249,P0.01],两组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性别、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8%(3/63)、3.4%(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7);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8/63)、5.2%(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0,P=0.150)。支架组1例残疾,1例死亡;非支架组无手术相关致残病例,1例死亡。(3)支架组与非支架组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比较,完全闭塞率[39.7%(25/63)比37.9%(22/58),χ~2=0.039]、瘤颈残留率[25.4%(16/63)比39.7%(23/58),χ~2=2.811]、瘤体残留率[34.9%(22/63)比22.4%(13/58),χ~2=2.29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支架组动脉瘤复发率[4.3%(2/46)]低于非支架组[31.8%(1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10,P=0.001)。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比,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并且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a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5例。两组均于发病后1、3、7、10、14 d采集静脉血。另选15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查体时一次性采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1,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流速。结果观察组aSAH后1~10 d、对照组在aSAH后1~14 d时的血浆ET-1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aSAH后14 d时观察组血浆ET-1水平与正常组相当(P〉0.05),aSAH后1 d时的血浆ET-1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近似(P〉0.05),3~14 d时观察组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对照组16例(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降低aSAH患者血浆ET-1水平,这可能是其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院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Simpson I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8例),次全切除l例(SimpsonⅢ级切除)。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改善,术后出现尿崩3例,经治疗1~2周好转;随访6个月~5a,术后2a左右肿瘤复发1例,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前列地尔对脑梗塞干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凯时)对老年脑梗塞干预前后的治疗作用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72例老年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和非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前列地尔在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基本治愈率41.7%,总有效率94.4%.结论 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老年脑梗塞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治疗老年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塞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在临床时有发生,其病程凶险,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