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索IL-1β(白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急性发病症状不超过24h的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连续动态血清中IL-1β、TNF-α、在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探明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中IL-1β、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初24h内的IL-1β浓度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IL-1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IL-1β浓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发病后24h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本试验支持血清标记物诊断急性脑梗死,方便神经科医生据此迅速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作出诊断,指导治疗,并对以后的干预治疗设计出更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Stago-CT和CA1500两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方法根据EP9-A2文件的要求,分别在法国Stago-CT、日本Sysmex-CA1500凝血仪上检测凝血常规试验(PT、APTT、INR、FIB、TT、DD),其结果用于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 PT、APTT、INR、FIB、TT、DD项目的r2分别是0.996 9、0.969 1、0.967 7、0.955 8、0.972 6、0.949 6;PT、APTT、INR、FIB、TT、DD项目的预期偏倚分别是2.9、0.88、5.22、1.16、3.48、20.3。结论 PT、APTT、INR、FIB、TT项目两仪器相关性好(r20.95),DD项目两仪器相关性稍差(r2=0.949 6);PT、APTT、INR、FIB、TT项目的预期偏倚均在美国临床实验室CLIA′88要求的1/3偏倚内,DD项目的预期偏倚稍超出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评估已开展措施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摸索出一套适合潮州市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在示范区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形成多维度的宣传动员模式,建立和管理区域性消杀队伍,依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开展消杀。对2016年创建的示范区西新街道以及对照区的布雷图指数、幼虫或卵密度(诱蚊诱卵器)、成蚊密度(灯诱)、登革热发病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创建示范区前,2015年示范区和对照区布雷图监测结果均长期高于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建示范区后,2016年示范区内的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能控制在5(符合防控要求)以下,低于同期的对照区,且和对照区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示范区诱蚊灯指数总体趋势下降,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此后逐渐下降为0。示范区的病例从2015年468例下降到2016年登革热病例零报告。结论登革热防控示范区以政府主导,群防群控,全民动员起来,平时注重干预,达到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的目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登革热防控长效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开展孳生地清除活动,防蚊灭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85例脑卒中患者中57例继发性癫痫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 间的发生率为6.44%,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P>0.05),其中早发性癫痫间占64.91%,发作类型以简单部分发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s,SPS)为主,迟发性癫痫间占35.09%,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GTCS)为主,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发生癫痫间的机率高.结论脑卒中是继发性癫痫 间的最常见原因,以早发性多见,为改善患者预后,应合理选用抗癫痫间药,积极控制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7例发病6-9 h内的急性脑梗死、多模式脑CT检查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分成溶栓组(A组,n=40)和非溶栓组(B组,n=37)两组。B组给予非溶栓方案,A组则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B组的51.4%,对比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多模式CT指导下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CO)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急性CO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多数可以康复,但仍有3%~30%的患者在中毒症状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再次出现神经精神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托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阿托品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基础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且研究组给药次数、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验证了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气体流量80~130 mL/h、转速600~1 400 r/min时能很好体现无梯度的性能,并采用0.154~0.198 mm的国产新型甲醇合成催化剂NC309,在反应温度190~250 ℃,反应压力5~8 MPa,体积空速4 000 h-1的条件下对其宏观动力学进行研究。选择LangmuirHinshelwood型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各组分逸度表示的CO、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用合理有效的参数估值方法得到了宏观动力学模型参数。宏观动力学模型得到的CO和CO2加氢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S100蛋白B(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急性发病不超过24小时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S100B、GFAP的水平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并通过前后自身对照,分析S100B、GFAP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GFAP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初24小时内S100B的水平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S100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其在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S100B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IL-1β(白介素-1β)、S100B(S100蛋白B)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急性发病症状不超过24h的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连续动态监测血清中IL-1β、S100B在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探明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中IL-1β、S100B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初24h内的S100B、IL-1β的浓度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S100B、IL-1β进入回归方程。最初24h内的S100B浓度可预测发病第3~5天及第7~1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且S100B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结论 S100B、IL-1β浓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它们在发病后24h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S100B、IL-1β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本试验支持血清标记物诊断急性脑梗死,方便神经科医生据此迅速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作出诊断,指导治疗,并对以后的干预治疗设计出更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