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多发性创伤(SMI)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VVH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酐(SCr)、尿素氮(BUN)、K+、Na+和HCO3-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PACHE Ⅱ、MODS和SOF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Cr、BUN、K+、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CO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MODS及SOF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可通过下调炎症介质而调控机体的炎性反应,能够明显改善机体内各脏器组织的生理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东晓  廖跃斌 《医学综述》2014,(13):2487-248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心肺复苏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亚低温治疗将患者分为亚低温组(n=23)与常温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良好转归率、监测指标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亚低温组的良好转归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治疗7 d后亚低温组的道格拉斯昏迷评分、平均动脉压、血液氧饱和度、pH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温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常温组,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抢救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34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心脏彩超、血清B型尿钠肽(BNP)、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肺动脉楔压(PAW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观察患者心功能、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内径、血清BNP降低,PAWP明显改善(P<0.01),SCr、BUN、血尿酸、GFR变化明显(P<0.05),临床疗效可靠。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抢救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进行治疗,乙组62例采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24小时内是否可以转为窦性心律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详细记录。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经统计总有效率为85.00%,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00%,乙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明显优越于普罗帕酮,在临床治疗忠可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血脂、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108例,其中合并脑梗死54例(A组),不合并脑梗死54例(B组),选取健康体检人群54例(C组)。分别对三组人群测定血糖、血脂、血压,并记录比较。结果与C组相比,A组的SBP、TG、apoB显著升高,且HDL、apoA1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B组的SBP、TG显著升高,且HDL显著降低。A组与B组相比,A组的GHbA1c、TG、apoB、SBP显著升高,apoA1与HDL则显著降低,而TC、DBP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三酰甘油、收缩压、载脂蛋白B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的降低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测、血压检查等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全部患者气管插管及急诊置管洗胃成功率为100%;患者急救后,31例患者表示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其余患者表示大部分或部分遗忘,所有患者均表示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感觉;在对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发现,患者以上两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本组无并发症发生,无镇静过度表现。在对患者血压监测发现,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均有所下降,收缩压(SBP)较舒张压(DBP)下降明显,以15min时下降最为明显,与用药前血压值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咪达唑仑在应用于急诊抢救过程中,具有起效快、消除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是目前急诊抢救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之一。但在应用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我院急诊内科接收的经临床确诊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8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意愿及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除行静脉注射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治疗外,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加美托洛尔,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法外,在行单一的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以治疗后1年为随访期限,重点观察对比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E)、B型脑钠肽(BNP)及死亡例数。结果?1年后随访,两组心功能NYHA分级、LVEE、BNP等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达96.8%,对照组为81.2%%,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效果较单一的常规治疗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09-2012-09收治高龄上消化道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行C T/M RI、血常规和胃镜等检查。记录合并疾病、出血量和临床表现等。记录患者脑梗死部位、面积和发生时间。分析用药情况及治疗前后脑梗死发病率。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在1d以内者6例,占8·33%;1~3 d者21例,占29·17%;>3~7 d者45例,占62·5%。冠心病11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1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会增加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动脉硬化等相关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易并发急性脑梗死。使用药物不当易引发急性脑梗死。临床上须注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且应注意药物的适当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