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聂创  吴祥波  康志明  梅斌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0):1103-110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肢无力1月余"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伴头晕、视物旋转、双眼视物模糊、双耳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无发热、头痛,无肢体抽搐及意识丧失等其他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DSA检查示:左侧颈外动脉闭塞,左侧颈总动脉中远端及右侧颈总动脉末端粥样硬化并管腔重度狭窄,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康志明  聂创  吴祥波  梅斌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1):1175-1182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之后出现并造
成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主要侵犯呼吸系统,但由于其受体分布广泛,也会可以感染其他系统,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直接侵犯、激活炎症反应、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等机制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并导致脑炎、急性脊髓炎、脑病、脑血管疾病、癫痫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对上述并发症进行综合阐述,以供临床同道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康志明  聂创  吴祥波  梅斌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1):1175-1182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之后出现并造 成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主要侵犯呼吸系统,但由于其受体分布广泛,也会可以感染其他系统,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直接侵犯、激活炎症反应、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等机制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并导致脑炎、急性脊髓炎、脑病、脑血管疾病、癫痫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对上述并发症进行综合阐述,以供临床同道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机械取栓是发病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出血转化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会导致预后不良,抵消机械取栓带来的获益。因此,有必要科学地认识这一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开展了广泛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出血转化的定义、分型、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PRC1基因表达对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GEO数据库中下载膀胱癌样本资料GSE13507和相关临床信息。通过非配对t检验PRC1在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研究PRC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Log 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运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的方法预测PRC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相关通路。结果PRC1在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P<00001);在癌细胞的肌层浸润性、T分期、N分期、肿瘤分级和有无癌症进展方面PRC1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明显较低表达患者严重(P<005);PRC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GSEA的结果显示PRC1可能通过调节精子发生、E2MF信号通路和G2M检查点、未折叠蛋白反应、mTORC1信号通路、MYC V2信号通路、MYC V1信号通路、P13K AKT mTOR信号通路、有丝分裂纺锤体、胆固醇动态平衡和糖酵解等影响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结论 PRC1可能作为膀胱癌的新治疗靶点或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来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CT、MRI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目前医学影像诊断已成为肝癌的关键诊断方法之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和小血管闭塞型(SAO)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差异,探讨三者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入选BAD、LAA和SAO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mRS评分评估6个月预后。比较BAD与LAA、SAO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BAD与LAA及SAO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358例患者,包括176例(49.16%)BAD、124例(34.64%)LAA和58例(16.20%)SAO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方面,BAD与LAA、BAD与SAO组患者在饮酒史和脑白质高信号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方面,BAD组的mRS显著高于SAO组(P<0.001),低于LAA组(P=0.029)。另外,发现BAD组的NIHSS显著高于SAO组(P<0.001)。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发现,BAD临床特征不同于LAA和SAO脑梗死,其临床预后介于两者之间。BAD是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