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的漏误诊原因及对策(附1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漏误诊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 12 3例甲状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甲状腺癌的同位素扫描“冷”结节率为 62 % ,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 42 %。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 5 8.5 3 % ,术前误诊率达 3 9.84% ,再手术率为 19.5 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率为 3 4.15 % ,结节钙化率为 2 1.14 % ,结节囊性变率为 2 9.2 7%。异位甲状腺 4例 ,隐性甲状腺癌 5例。结论 如果临床医生对甲状腺癌的临床特性、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有充分的认识 ,正确使用辅助检查 ,术者临床经验丰富 ,对术中探查有疑问的病例 ,能够及时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定能减少甲状腺癌的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结肠癌患者树突细胞(DC)免疫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和化疗基础上给予DC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4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0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的DC免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清除效果,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获得较单纯术后化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和糖类抗原19-9( CA19-9)在D2胃癌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71例D2胃癌术后病人血清,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9-9含量,并根据检验结果划分为CEA(-)/CA19-9(-)、CEA(﹢)/CA19-9(-)、CEA(-)/CA19-9(﹢)和CEA(﹢)/CA19-9(﹢)四个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性比较,χ2检验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种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联合检测时,两个同时为阳性组患者生存期远远低于单一阳性组;CEA(﹢)/CA19-9(-)组与CEA(-)/CA19-9(﹢)组比较,CEA(-)/CA19-9(﹢)组患者生存期要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在D2胃癌术后患者随访中,CA19-9阳性者提示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对于癌痛病人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方法 ]选择 30例几种中、重度癌症疼痛病人 ,将硫酸吗啡控释片 30mg ,每 12h 1次直肠给药 ,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结果 ]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对于癌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且毒副作用轻 .[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简单的控制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7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5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病人总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82.6%和6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贫血、血小板增多、分化等级、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小板增多、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增多是继肿瘤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后,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包茎为男性科中常见病症之一,以阴茎包皮不能外翻为主要诊断标准。包茎者,由于自体尿液反复长期冲洗,内板与龟头间大多无粘连,部分粘连者临床相对常见,而内板与龟头高度粘连且解剖层次已分辩不清者临床少见。我院门诊2002年11月收治1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及唾液酸化的糖类抗原 (CA2 4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在术前检测 3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及CA2 42 标志物的水平 ,术后观察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情况 .[结果 ]血清CEA水平在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阴性、弱阳性及阳性组中逐渐上升 ,且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EA水平与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生发中心和皮质旁区增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中有不同的表达 ,其中在弱阳性组中的表达最高 ,弱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各级反应中无明显差异 ,与阳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反应在阴性组中最明显 ,且与弱阳性组、阳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强 ,血清CEA表达高水平 .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阳性和无生发中心增生时血清CA2 42 表达高水平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1a和CD83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中CD1a、CD8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85例乳腺癌组织中,77例CD1a阳性,大多数表达CD1a的TIDC分布在肿瘤组织中,肿瘤间质及周边组织中表达较少;44例CD83阳性,表达CD83的TIDC多分布在肿瘤周边及间质组织,呈散点状分布。CD1a、CD83均为阳性表达(双阳性)35例。CD1a、CD8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无关(P>0.05),而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TNM分期有关(P<0.05)。CD1a、CD83双阳性表达和非双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未达。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CD1a、CD83非双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HR=2.216,95%CI:1.682~3.431;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性标记物CD83、CD1a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这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有关,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病人 ,男 ,2 6岁。 2h前因头痛口服“去痛片” ,继而出现阴茎部皮肤发痒 ,难以忍受。查体 :见阴茎部皮肤潮红 ,有少许皮疹 ,划痕征 (+) ,周身皮肤其余未见异常之处。追问病史 ,述 2年前因关节痛初次口服“去痛片”时曾出现过类似症状 ,未予重视 ,停药后缓解 ,本次症状较前次重。结合病史 ,考虑为“去痛片”引起的阴茎部皮肤药疹。给予静推 5 0 %葡萄糖液 2 0ml+10 %葡萄糖液钙 10ml+VitC 2 g+地塞米松 5mg ,30min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去痛片致阴茎部皮肤过敏1例@崔现传$解放军71571部队卫生队!山东即墨266205解热镇痛药;;皮肤过敏;;阴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