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EPQ评定,比较2组的差异,并以病例组SCL-90的总分以及因子分作为因变量,EPQ各因子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病例组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内外向分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EPQ的各因子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别与SCL-90总分或部分因子分相关(均为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障碍较明显;个性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对患者心理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特点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对34例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3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编码及符号搜索测验、连线测验、色字词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血清BDNF浓度的检测。结果(1)各项测验中,除连线A错误数[(O.58±1.15)VS(O.15土o.71),t=1.85,P=0.068]、符号搜索错误数[(2.41±3.61)gAS(1.48±1.95),t=1.31,P=0.19]指标之外,患者组的成绩均差于对照组。(2)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43±1.58)ug/L vs (3.96±2.28)ug/L,t=3.18,P=0.002]。(3)患者组认知缺陷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认知损害和BDNF降低;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与血清BDNF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前额叶白质、豆状核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 方法 以自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30例为患者组,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前额叶白质、豆状核的代谢物质含量,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肌醇(mI),并计算NAA/Cr、Cho/Cr、mI/Cr、NAA/Cho、NAA/(Cho+Cr)的比值. 结果 患者组右侧前额叶白质NAA、Cho、mI绝对含量及NAA/Cr比值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前额叶白质NAA绝对含量及NAA/Cr、NAA/Cho、NAA/(Cho+Cr)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豆状核NAA、Cho绝对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存在双侧前额叶白质纤维受损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以及右侧豆状核神经元缺失或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4例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33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symbol coding)、符号搜索测验(symbol search)、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色字词测验(stroop test)、韦氏记忆测验(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改良版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认知功能,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 患者组的部分认知测验成绩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而与年龄无关.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WMS中的再认测验成绩及Stroop测验中的色词干扰测验成绩明显差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完成连线测验A时出现的错误数(0.25±0.78)却明显少于女性患者(1.07±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WMS中的再生测验成绩与PANSS阴性分呈负相关(r=-0.408,P<0.05),Stroop-字得分与PANSS阴性分呈负相关(r=-0.355,P<0.05),Stroop-字与Stroop-色词差异分数与PANSS阴性分呈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受性别、受教育年限和病程等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抗氧化能力降低及氧化应激损伤。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8例,用BPRS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PAN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成人韦氏智力量表评定智商;检测血清白蛋白、尿酸、胆红素和谷酰转肽酶的血浆水平。另选84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1)患者组白蛋白、胆红素和谷酰转肽酶[(44.07±3.78)g/L,(11.57±6.84)μmol/L,(20.26±10.87)U/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38.89±105.95)μmol/L,P>0.05]。(2)女性患者的血浆尿酸、胆红素和谷酰转肽酶[(293.80±92.63)μmol/L,(10.01±4.85)μmol/L,(17.68±8.36)U/L]水平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白蛋白、胆红素和谷酰转肽酶水平[(42.92±4.17)g/L,(10.01±4.85)μmol/L,(17.68±8.36)U/L]显著低于女性对照组(P<0.05),尿酸水平[(293.80±92.63)μmol/L]显著高于女性对照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白蛋白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r=-0.267,P=0.023),与BPRS总分呈成负相关(r=-0.243,P=0.043),谷酰转肽酶与言语智商呈正相关(r=0.388,P=0.001),与操作智商也呈正相关(r=0.348,P=0.004)。结论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存在抗氧化能力降低和氧化应激损伤,氧化损伤和谷氨酸功能的降低可能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强迫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损害的特点和严重程度. 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30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分症组)及同期3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线测验、Stroop色字词测验、韦氏记忆测验、改良版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对其进行神经认知功能评定,并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 结果 (1)在连线测验中,强迫症组的连线B测验用时(s)和连线A/B测验用时差要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连线B测验错误次数外,强迫症组其余指标均明显优于精分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分症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Stroop色字词测验中,强迫症组的色词测验错误率和色词测验用时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的字测验错误数和字测验用时明显优于精分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分症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韦氏记忆测验中,强迫症组的图片回忆、再认、联想学习、短时记忆和记忆商数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长时记忆、再认、联想学习和触觉记忆外,强迫症组的其余指标均明显优于精分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分症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改良版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中,强迫症组(除随机错误数外)和精分症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精分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神经认知缺陷特征主要表现在注意狭窄和转换困难,短时记忆和视空间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则表现为全面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强迫症患者总体神经认知功能水平比精神分裂症患者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强迫症患者大脑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分析其与执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6例强迫症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在静息和激活(即执行认知活动)状态下,应用SPECT进行脑rCBF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强迫症患者大脑rCBF变化特点.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odified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M-WCST)评价其执行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激活状态下患者组的基底节和左枕叶rCBF增高(Z> 3.29,P< 0.001),静息状态下左顶下小叶及小脑蚓部rCBF降低(Z>3.29,P<0.001);患者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4.13±2.00)、正确应答数(67.13±10.43)、错误应答数(47.13±22.41)、持续错误数(18.10±11.33)等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43±1.10)、(83.37±14.22)、(27.43±13.47)、(5.53±3.36)](JP<0.05或P<0.01).患者组WCST与左侧额叶直回、眶回CBF明显相关(Z> 3.29,P< 0.001).结论 强迫症患者存基底节、枕叶和小脑rCBF灌注异常,执行功能损伤与眶额叶功能有关;强迫症病理机制包括眶额叶-基底节循环,及枕叶和小脑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采用韦氏智力测验(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韦氏记忆测验(Wechsler memorys cale,WMS-R)、Stroop测验、连线测验(trail-making test,TMT)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32名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患者组WMS-R中图片回忆、再认、联想学习等3项成绩均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而Stroop测验中的读字色测验的错误数和用时、TMT-B时间、TMTB-A时间等4项成绩也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此外,患者组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等4项成绩均较正常对照组差(P0.01)。结论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存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是报道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被隔离治疗期间出现冲动攻击行为时,小剂量奥氮平疗效确切。该2例患者系来自同一个家庭的一对母女,均有疫区接触史。在被隔离治疗后对医护人员表现出各种不配合、言语攻击,予一般心理疏导收效甚微,但联合奥氮平1. 25~2. 50 mg/晚治疗后效果好,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冲动攻击行为消失,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氟伏沙明与氯丙咪嗪的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首发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成绩,与41例健康对照组的成绩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氟伏沙明组和氯丙咪嗪组Y-BOCS总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伏沙明组和氯丙咪嗪组相比,治疗前和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氟伏沙明组和氯丙咪嗪组的操作智商、记忆商数、短时记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和连线B测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氟伏沙明组除操作智商、记忆商数和持续错误数外,其他测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丙咪嗪组的操作智商、记忆商数、短时记忆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氟伏沙明组的短时记忆明显高于氯丙咪嗪组,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组(P〈0.05).结论 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的治疗均有效.氟伏沙明对记忆成绩和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氯丙咪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