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和用传统硬膜外注射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31例(治愈率68.89%),好转11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8例(治愈率43.90%),好转16例(有效率82.93%)。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9〈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效率比较P=0.243〉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要高于传统硬膜外注射术,在药物效应的基础上起液体剥离和持续给药的效果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粘弹性对脉动血流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切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粘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设血液为牛顿流体,血管壁为线性粘弹体.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受水平外力作用形成轴向运动缓变狭窄,血流遵循线化Navier-stokes方程.结果粘弹性血管在(扌衮)法作用下,距离血管入口z=31 cm处的平均切应力、最大切应力和瞬时切应力以及最大狭窄下游血管段最大切应力随着血管粘性系数和手法频率的改变而有较大变化.结论(扌衮)法推拿作用下粘弹性血管的血管切应力有显著变化,这与中医推拿的活血化淤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严隽陶教授对推拿功法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拿功法的地位日益重要,离不开严隽陶教授的贡献。严隽陶教授推动了推拿功法课程的设置改革与发展,倡导和开展了推拿功法的基础研究,指导主持了推拿功法的临床应用研究,为推拿功法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对脊柱微调手法的颈部操作进行力学特性分析,为该推拿手法的临床推广提供可参考的力学数据。方法微调手法创始人、手法熟练者和手法初学者3位测试者用微调手法在健康人体颈椎两个节段上操作,采用FingerTPS Wireless System采集拇指力量大小的数据,分析在右手拇指力量最大时双手拇指力量大小的差异,以及拇指力量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各测试者双手拇指力量最大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不同的手法测试者在应用脊柱微调手法时,都存在作用力的加力过程(波谷至波峰的时间T1)比减力过程(由波峰至波谷的时间T2)略长,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微调手法操作上存在主力手和辅助手,微调手法操作是慢速加力和快速减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阐释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即脊柱微调手法是通过恢复和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来达到其较好的临床疗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6年第9期27页“三步推拿法配合教育锻炼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例”一文的第一作者在编排时无意中删除。该文第一作者应为朱国苗同志。朱国苗同志再就本文补充一些体会。现予刊登。这2病例的较好疗法和体会也定会给广大读者以裨益。使我们广大临床工作者在诊治一些疑难病的思路上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9.
推拿手法频率的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频率是推拿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特性,与手法的刺激量成正比关系:影响推拿手法频率范围因素有很多,如手法运动的特异性,手法力量的大小、操作者的生理条件及治疗目的等,频率变化也影响手法的力学和生物学效应,并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手法频率的实验研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推拿对颈椎病患者等速运动中最大力矩角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最大力矩角度(APT)的特征及推拿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等速肌力测仪评估等速运动状态颈椎病颈部肌肉APT特性,分颈椎病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39例),每组按性别、年龄相匹配分青、中和老年3个亚组.推拿治疗10次,分别在推拿治疗前、第1次推拿后即刻及第10次以后进行评估.[结果]正常人APT值比较恒定,随年龄改变不明显,90°/s角速度前屈和后伸APT多位于距离中立位偏后10°~25°,25°~40°;180°/s角速度前屈和后伸APT多分别位于距离中立位偏后15°~20°,20°~30°;颈椎病患者后伸APT值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其值多位于中立位前后10°左右;推拿可以改善最大力矩角度,尤其是后伸APT值.[结论]正常人可以作为评估颈椎病颈部肌肉功能的有效参数;推拿可以通过改善以整体恢复颈部肌肉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