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在减压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将 16只实验兔放入加压舱中 ,于 5 min内用压缩空气加压至 0 .5 MPa,停留 6 0 min,然后于 5 m in内再减至常压。分别于进舱前、出舱后即刻和出舱后 2 4 h,应用心内穿刺方法采血 2 m l,分离血清 ,避免溶血。应用硝酸还原法和改良亚硝酸法分别及时测定血清 NO含量和 SOD活性。结果  (1)血清中 NO含量在减压出舱后即刻 [(112 .73± 15 .74 ) μm ol/ L]及出舱后 2 4 h[(117.6 0±16 .0 7) μm ol/ L],与进舱前自身对照 [(85 .33± 12 .6 8) μmol/ L]比较 ,明显增高 (P<0 .0 1)。 (2 )血清中SOD活性在出舱后即刻 [(6 5 .97± 16 .5 2 ) NU/ ml]与出舱后 2 4 h[(6 3.0 1± 16 .10 ) NU/ m l],与进舱前[(85 .84± 16 .6 8) NU/ ml]比较 ,均明显降低 (P<0 .0 5 )。结论  NO含量的增加和 SOD活性的降低可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加 ,这可能在减压病的继发性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硬膜外镇痛广泛应用于手术镇痛,而静脉镇痛应用日渐增多,本研究旨在观察硬膜外和静脉(PCA)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ASAⅠ级,年龄23~34岁,女性行剖宫手术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20例。1.2麻醉用药与方法产妇均行L1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CEA、SIL - 2R检测结果 ,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讨论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器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二 )病人组 :35人。均为我院经临床上明确诊断的直肠癌患者 (包括体征、直肠镜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最后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二、方法 :(一 )CEA测定 :CEARIAkit由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 ,操作按说明书。所用仪器由中国科技大学开发研究院提供的GC - 911全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神经直肠癌Dixon术加双侧髂内动物插管化疗术,术后病人生存率,生存质量,局部复发及性功能,排尿障碍等。方法:41例直肠前切除术,其中行全身化疗组24例,行保留贫腔神经+双侧髂内动物插管化疗术组17例,结果:行全身化疗组24例中,局部复发3例(12.5%),远处转移3例(12.5%),排尿障碍Ⅱ,Ⅲ级19例(79.2%),Ⅳ级4例(16.6%),无性功能22例(91.5%),5年生态率65%,行保留盆腔神经+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术组17例中,局部复发3例(17.6%),远处转移3例(17.6%),排尿障碍Ⅱ,Ⅲ级4例(23.5%),Ⅳ级1例(5.9%),无性功能1例(5.9%),5年生存率61%,结论:保留分腔神经加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与行直肠癌全身化疗组相比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遇到2例应用甲氧氯普胺后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这2例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9和21岁,分别因胃肠功能紊乱和急性胃炎而肌注甲氧氯普胺10mg3/d和口服甲氧氯普胺10mg3/d,分别于用药后2天和3天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例1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口周麻木,两眼向上凝视,双前臂对称性麻木,阵发性颈肌强直,行走障碍。例2表现为紧张,坐卧不安,颈强后仰,  相似文献   
7.
8.
颈段食管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37例颈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2例患者行保喉手术,其中颈、腹二切口食管拔脱加胃食管吻合术64例,标准三切口手术26例,病灶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术12例;35例患者行不保喉手术,其中行喉、全食管切除加胃下咽吻合术21例,咽、颈食管黏膜瓣成形术9例,喉、全食管切除加结肠代食管术2例,空肠间置术4例。所有病例均行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行单纯放疗42例,单纯化疗36例,放化疗31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20例(14.6%),吻合口狭窄9例(6.6%),乳糜胸1例(0.7%),重度返流6例(4.4%)。102例保喉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一过性声嘶者27例(26.5%),永久性声嘶18例(17.6%),严重吸入性肺炎2例(2.0%)。85例食管拔脱患者(64例保喉,21例不保喉)膜部损伤3例(3.5%),拔脱后大出血3例(3.5%)。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43.4%和26.8%。结论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是保证颈段食管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评价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的疗效及子代安全性,探讨建立中成药妊娠期循证医学证据体系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某院门诊使用中成药的妊娠期妇女纳入研究,随访周期为1年,从药品、患者年龄、妊娠情况、生产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课题研究期间某院全部出生新生儿的数据为对照,统计两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研究组入组患者720人,随访结果204人,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研究亚组新生儿体质量、性别比例和流产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涉及的10种中成药对妊娠期妇女使用总体上是安全的,个别品种出现的异常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siRNA技术下调Bcl-XL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DLD1, 利用人工合成的Bcl-XL靶向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DLD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Bcl-XL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情况,锥虫蓝染色法计数存活细胞。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转染Bcl-XL siR- NA组的Bcl-XL蛋白表达显著性下降,凋亡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Bcl-XL siRNA能显著降低人结肠癌细胞的Bcl-XL蛋白表达,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