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位病因,开颅夹闭动脉瘤是最理想的方法,为首选。我科自2002年至2005年3月采用急诊手术共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6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的病例进行探讨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等对愈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面神经损伤与术中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总结听神经瘤手术对面神经损伤的因素有助于保护面神经,促进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听神经瘤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内镜辅助下运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探查三叉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三叉神经间垫入Teflon涤纶绵。结果:41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使三叉神经功能可以得到保护,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内镜辅助治疗可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较为简便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体外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24 h )大脑皮层组织,消化后种植在有多聚-L-赖氨酸包被的六孔培养板中,以含10%胎牛血清DEM E-HG培养液种植,4~8 h后换用含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维持饲养。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对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因及蛋白进行鉴定。结果2~8 h神经元细胞贴壁,随着时间延长,形态多变,突起逐渐增多,神经元突起间相互接触形成网络,培养7~10 d神经元胞体最为丰满,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明所分离培养的是神经元细胞。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神经元纯度较高,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用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延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讨论。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进行延颈交界区腹侧局部显微解剖探讨,观测延颈交界区有关结构。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26例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9例痊愈,17例好转。14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2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6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来我科首诊的经CT、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力争在72 h内经翼点入路开颅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126例中,术后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8例.中度残疾,但生活自理18例;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CT、DSA确诊后应争取早期手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手术人路、熟练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及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5岁。双上肢麻木1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5d,入院查体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剑突下皮肤感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下肢病理征阳性。入院1周患者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双下肢踝阵挛阳性。脊髓MRI示(图1):T6~7椎体平面髓内偏右方小结节占位,考虑其内有点状出血信号,并平T5~8椎体层面节段为主  相似文献   
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Griffith和Veerapen[1]首先报道了经单鼻孔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由于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很快被各国医师采用.作者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67例垂体腺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掌握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以改善枕骨大孔区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成人头颅标本15具30侧,在显微镜下对该入路涉及的血管、神经、骨性结构、肌肉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另对收治的10例枕骨大孔前方肿瘤患者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的腹侧支是识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颈静脉孔的重要标记.后颅窝开颅常用的解剖标志为星点、前星点、乳突尖、颧弓根.星点到前星点的距离:左侧(22.64±1.88)mm,右侧(21.96±2.64)mm;前星点至乳突尖的距离:左侧(38.54±3.42) mm,右侧(39.04±2.28)mm;星点至颧弓根的距离:左侧(55.82±3.84)mm,右侧(56.26±2.86)mm.10例患者中,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除1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外,余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熟悉并掌握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能提高枕骨大孔区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P‐Cx43)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手术切除内减压正常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间段切除人脑胶质瘤标本63例为试验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确定胶质瘤性质等级,通过Ki‐67的染色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技术检测P‐Cx43的表达。结果研究发现,在正常脑组织中,P‐Cx43的表达较WHOⅠ级胶质瘤中表达略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其余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之间P‐Cx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P‐Cx43与肿瘤细胞活性和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