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频电刀致皮肤烧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电刀在现代手术中运用极为广泛 ,它具有切口齐、止血彻底、节省时间等优点。由于电刀频率高 ,有效面积小 ,电流密度大 ,如果使用不当会发生各种损伤 ,尤其是电灼伤。现笔者将电灼伤原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1 电极板与皮肤的有效接触面积电极板的功能是利用其本身的面积 (与电刀口相比较 ) ,使高频电流能够大幅度分散于单位面积内所导离人体的电流密度 ,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很小 ,不致灼伤皮肤 ,因此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务必贴好电极板。小儿需放于四肢上时 ,应用绷带把电极板与四肢固定好 ;有些手术需改变患者体位 ,而金属极板需紧贴身…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对接受气管内全麻患者在苏醒期气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气管内全麻下进行乳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和会诊。观察组在手术前1d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及心理准备,系统讲解此类手术特点和麻醉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全身麻醉前后可能存在的咽喉部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吞咽不适感等,以及如何配合气管拔管(包括平静呼吸、听指令动作、不焦不躁等);在手术当日麻醉前30min再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期相关知识宣教。由专人按照统一标准实施麻醉。重点观察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及气管导管拔出前后是否合作及合作程度,手术后24h随访并询问患者对麻醉过程是否满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苏醒期及气管导管拔出前后观察组患者合作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麻醉过程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气管内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时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叶底部挫裂伤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健康人和52例轻、中度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血清中BDNF浓度在伤后12h内、3天、7天、1个月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伤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血清BDNF浓度在伤后12h内已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第3天显著升高,达所测时间点的高值;第7天所测浓度已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1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受伤程度的患者其血清BDNF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在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后的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额叶底部损伤时间、损伤程度、发现隐匿型额叶底部挫裂伤、及时发现挫裂伤加重情况及评估其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改良面中部翻揭梨状孔径路系列手术的护理配合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周培萱,廖建英经改良面中部翻揭梨状孔径路施行鼻科手术,是鼻科手术学上一个进展,它具有缩短术距、术野显露充分、手术操作简便、适应症较广、无损美容、无严重合并症且疗效良好等优点。其手术...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理工作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手术是通过侵入性操作为患者解除病痛、医治创伤的手段 ,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都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细节 ,特别现代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 ,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现对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作浅略分析 ,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1 接送手术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1 1 查对 :在接患者时一定要依据手术通知单 ,仔细核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 ,并检查术野备皮情况、全身皮肤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等 ,一切无误方可接患者。到手术室应认真核对手术间 ,切勿送错 ,这里最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库存红细胞悬液在不同温度复温后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成年患者80例,均为在围手术期接受临床输注红细胞悬液,随机均分为4组,按复温水温起始温度不同分为1组(32℃)、2组(35℃)、3组(38℃)及对照组,每组20例,每例输注红细胞悬液2U。红细胞悬液由血库取出后,对照组红细胞悬液放置于室温中30min以上再进行输注,1~3组分别在起始温度为32、35、38℃水中复温15 min后再进行输注。观察输注前30min和输注后30min患者肛温变化、输注过程中血管痉挛性收缩发生率、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1组患者输注后体温明显低于输注前体温(P<0.05),2组和3组输注前后体温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患者输注后体温分别与对照组输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痉挛性收缩而影响输注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和1组(P<0.05)。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前采用35~38℃水温进行复温后输注的临床效果优于室温条件下和32℃水温复温者。  相似文献   
7.
周培萱 《当代护士》2006,(12):83-83
高频电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外科手术器械,在医疗手术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但是手术中也有意外情况发生,曾有人报告使用高频电刀手控开关失控,电烧遇易燃液体,漏电流灼伤,电极板使用不当等引起灼伤的现象,但甲状腺手术中高频电刀引燃耳后、颜面部皮肤的现象未见报道,为使广大护理人员提高警惕,报告1例甲状腺手术中高频电刀引燃耳后、颜面部皮肤的实例。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诊断为右侧甲状腺腺瘤,准备行右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在颈丛麻醉下进行,采用开放式面罩给氧。巡回护士备好上海沪通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在20W,负极板置于右小腿后侧。术者用碘伏消毒液消毒术野皮肤,手术开始,用单极电刀手控电刀笔切开皮肤,5min后突然“嘭”一声,患者的耳后、颜面部起火,术者马上扑灭火源后,发现患者耳后、颜面部皮肤红肿,I度烧伤,给予涂搽烧伤止痛药膏,至出院时已痊愈。2讨论手术野消毒时术者未使用乙醇等易燃消毒液。当时电刀的输出功率在安全范围内。经分析灼伤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开放性面罩吸氧,导致颜面部周围氧密度增高,因氧有助燃作用,术者在电刀切割组织时,电刀火花增大,引起耳后、颜面部皮肤的灼伤,愿同行们引以为戒。(责任编辑张和群)1例甲状腺手术中高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治愈出院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特征,初步探讨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及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21例行开颅血肿和(或)挫裂伤灶清除加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sTBI患者(创伤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予以评定;以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并评定结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创伤组患者治愈出院3个月后各项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左侧半球损伤患者的注意与计算、语言重复与流畅性、逻辑思维、注意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能力评分显著下降,右侧半球损伤患者的视空间与钟表试验、空间知觉、视运动组织评分显著下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r= -0.722,P< 0.01)、损伤部位(r=0.607,P< 0.01)及受教育程度(r=0.733,P<0.01)对整体认知功能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BI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损伤部位及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后局部脑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对于颅脑外伤后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己有许多文献报道,但多数研究是在脑外伤动物模型上进行的,迄今国内尚未见直接检测人颅脑外伤后HSP70基因表达的报道。笔者旨在检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局部脑组织神经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而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单纯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相比较,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等优点[2]。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开展了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30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5(56.95±9.28)岁。食管胸上段癌3例,胸中段23例,胸下段4例;肿瘤长度2.0~5.0cm;病理分期:T2N0M0期3例,T2N1M0期3例,T3N0M0期4例,T3N1M0期20例。2.手术方法。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