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用药过程中肝脏功能损害和适应性。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6周每周末及7周以上时段,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前白蛋白(P-ALB),并同时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与其它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AST、ALP、γ-GT趋势性变化明显,用药2周时上升至高峰,第3周下降至治疗前水平,甚至略低于治疗前,第4周又升高,第5周以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略高于治疗前水平;LDH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6周后维持在略高于治疗前水平;T-Bil、I-Bil治疗2周~6周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7周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D-Bil在治疗2周及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P-ALB在治疗3、4、6周及7周以上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HE、TBA、TP、ALB、GLO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第3周与其它周比较,ALT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它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肝脏损害具有规律性,且较轻微,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感染标本葡萄球菌属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医院细菌室2001年1月-2004年12月,分离菌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共分离病原菌1446株,其中葡萄球菌属11种297株(20.5%),金黄色葡萄球菌(40.7%)、表皮葡萄球菌(29.6%)、溶血葡萄球菌(8.0%)、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4.7%)、人葡萄球菌(4.3%)居前5位;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82株(67.8%);17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112株(63.6%);MRSA、MRCNS除对利福平、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外(〈38.0%),对所选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55.0%),且表现多重耐药;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除对青霉素G、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外(〉40.0%),对所选其他抗菌药物则表现出良好抗菌活性,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加强临床感染标本葡萄球菌属的分离鉴定尤其加强MRS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973名职工健康体检者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天门冬氨酸氩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计算non-HDL-C及apo B/apo A-I、LDI-C/HDL-C、apo B/HDL-C、TC/HDL-C比值,并对其中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02名体检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9.15%,男性检出率为12.50%,显著高于女性的5.99%(P〈0.05);与对照组比较,59例男性患者的ALT、IBil、TG、HDL-C、LDL-C、apo A-I、non-HDL-C水平及apo B/apo A-I、LDL-C/HDL-C、apo B/HDL-C、TC/HDL-C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P〈0.01),30例女性患者的AST、TBil、DBil、IBil、Glu、TC、TG、LDL-C、apo A-I、non-HDL-C水平及apo B/apo A-I、LDL-C/HDL-C、apo B/HDL-C、TC/HDL-C比值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n-HDL-C与TC、LDL-C、TG、HDL-C、apo A-I、apo B、apo B/apo A-I、TC/HDL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4113~0.9893,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普遍具有代谢异常和肝脏受损等特点,non-HDL-C的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脂炎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锂(Li+)盐的治疗剂量(0.4~1.5mmol/L)与中毒剂量(1.6mmol/L)十分接近但又难以避免的状况,探讨样本反复离心后Li+浓度监测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临床服用碳酸锂治疗达稳态的住院患者,采集血清及肝素钠抗凝血标本,采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法分别测定Li+、钾(K+)、钠(Na+)、氯(Cl-)离子浓度,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差异.结果 血清重复离心后K+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组K+浓度重复离心后显著升高(P<0.01),同时血清K+浓度显著高于血浆(P<0.001);重复离心对血清Na+、Cl-浓度无影响(P>0.05);虽然血浆Na+、Cl-浓度高于血清(P< 0.001),并随离心次数增加显著下降(P< 0.001),但无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临床上基于某些无法抗拒的原因所导致的反复离心样本对Li+浓度监测无影响,可以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为了提高对临床的应答速度而使用肝素抗凝血测定Li+、K+、Na+浓度,应建立新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癫痫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水平,为揭示癫痫病患者近期发作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人血清清蛋白结合钴间接测定血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建立自动化检测方法,对28例原发性癫痫病患者、41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1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水平检测分析.结果 本研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5%和6.70%,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可达87.80%和92.50%.对照组游离钴显色率及吸光度与心肌缺血组和癫痫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缺血组与癫痫病组和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癫痫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清蛋白结合钴间接测定血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不仅是评价急性心肌缺血非常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对癫痫病患者近期发作情况及并发症的早期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缺血修饰性清蛋白自动化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急性心肌缺血和高血压患者,探讨高血压患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清蛋白结合重金属钴的能力随缺血修饰性清蛋白增加而下降,在480 nm波长下,自动化连续监测反应体系中游离钴,并以游离钴显色率和吸光度单位(ABSU)报告结果。[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急性心肌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清蛋白结合钴实验是评价急性心肌缺血非常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对于高血压患者,适时检测,可以及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和对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3周、4周、5周、6周及7周以上时,检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并同时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与其他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HE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但有可能增强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从而导致脂类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自动化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原发性癫痫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探讨癫痫病IMA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机理。方法:利用清蛋白结合重金属钴的能力随IMA增加而下降的特性,以游离钴显色率方式合理设置自动化参数,连续监测反应体系中游离钴,并和手工清蛋白结合钴(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实验报告吸光度单位(absorbance units,ABSU)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IMA自动化检测.在游离钻显色率为100(ABSU:0.6349)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0.9552x-0.0134,r=0.9674,P〈0.01),最低生物检测限为10(ABSU:0,0635).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0.85%和6.7%,在TG〈4.74mmol/L、Hb〈15g/L时对结果无影响。正常人IMA95%参考上限为59.35(ABSU:0.3768),ROC曲线分析所得最适cutoff值为58.8(ABsu:0.373),曲线下面积0.956,在cutoff值为58.8(ABsU:0.37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1%和85.9%。结论:建立的IMA自动化检测,其灵敏度、重复性、线性范围、抗干扰性均优于手工ACB实验;初步应用显示,IMA不仅是评价急性心肌缺血非常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有可能提示癫痫病的近期发作情况,对于原发性癫痫病并发症的早期监测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MasuoK等〔1〕对433例年轻对象进行长达5a的研究表明,血尿酸浓度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预示体重增加和血压的升高。国外学者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3〕,国内学者也开始观注高血压与血尿酸的关系,但高尿酸血症导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基础尚未明了〔4-6〕。为此,笔者对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尿酸水平检测,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血清6种常见酶的长期检测,了解用药对患者肝脏功能损害和适应过程。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3周、4周、5周、6周及7周以上时,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并同时于2周、4周、6周、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与其他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和γ-GT第2周显著升高(P<0.05~0.01),第3周降到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4周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然后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LDH第2周至第5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第6周后逐渐下降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AST、ALP虽有先增高后恢复至略高于治疗前的趋势,但经比较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CHE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第3周与其他周比较,ALT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酶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肝脏损害具有规律性,且较轻微,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