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2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在使用肝素前和使用肝素后30~45分钟、6小时血浆TFPI的变化,并与患儿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文献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组使用肝素后30~45分钟血浆TFPI水平明显增高(t=3.953,P<0.001),6小时血浆TFPI又几乎降至用药前水平(t=0.141,P<0.05)。结论:新生儿对肝素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相似文献   
2.
Antipatelet therapy paly a vital role in preventing atherothrombot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n those underging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How,the therapy may occur at the expense of increase risk of bleeding.With a stronger antiplatelet treatmen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risk of bleeding causedby antiplatelet agents has become a new and important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局部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表达上调构成了缺血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随后白细胞向缺血区的聚集和浸润导致了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和梗死面积的扩大。 白细胞进入缺血性脑组织是一个链锁过程。链锁过程的起始是在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首先释  相似文献   
4.
HIP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
<正>Microparticles(MPs) are small anucleoid phospholipid vesicles shed from platelets,erythrocytes,leuk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MPs contains a membrane skeletion and are defined by their size and expression on their surface of antigens specific of parental cells.The diameter of MPs are from 0.1 to 1 m.  相似文献   
6.
764-3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有效成分764-3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ATP释放和释放相关性聚集,抑制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0.01~0.08mmol/L764-3能延长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活化的迟缓期,而浓度增至0.08mmol/L以上时则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用负载aequorin的血小板悬液研究发现764-3可明显阻抑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胞浆Ca ̄(2+)浓度([Ca ̄(2+)]i)升高,且764-3对Ca ̄(2+)内流和内存Ca ̄(2+)动员均显抑制作用。764-3尚显著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TXB_2生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764-3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血小板AA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比浊法研究了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洗涤人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PAgVR的作用可被EDTA-Na2完全抑制而不受肝素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此外,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P)能显著抑制PAgVR的作用,但阿司匹林(治疗量)及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则不能抑制其作用。结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是通过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TXA2途径,也不依赖于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是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efactor,PAF)有着某种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8.
ADP-receptor antagonistPrasugrel is a thienopyridin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and needs conversion into an active drug metabolite(R-138727).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showed a more rapid,potent and consistent inhibition of patelet function for prasugrel compared to clopidogrel.Prasugrel has been shown to be of particular benefi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especially those on insulin [30% rel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功能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当血小板离开血循环与破损血管壁接触或与血管外组织接触时,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称之为激活。血小板激活作用表现为:外形改变、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粘附与聚集发生的机制虽不相同,但有着密切联系,因为粘附在异物表面的血小板能够激活流经过其附近的血小板,并与之发生聚集,形成聚集体或栓子。释放反应是指存在颗粒中的物质被特异地排出血小板的过程。它可  相似文献   
10.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中风(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450例IS患者入院(13.5±11.2)h的血清UA水平,同时测定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肌酐(Cr)、红细胞比容(Hct)和血沉(ESR).并根据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将其分为两组:轻度组(n=287)和中重度组(n=163).结果IS患者入院时血清UA水平轻度组明显高于中重度组(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14,OR 95%CI为1.00~1.26.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示因素之一.提示急性缺血性中风与氧化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