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报告4例放射外科治疗的手术病理改变,与影像改变及治疗计划等对照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放射生物机理。结果:4例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组织吸收及水肿反应,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放射外科治疗后病灶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出现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及吸收早期,从治疗体积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区,分别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_1长T_2水肿样信号区相对应,水肿样改变主要与灶周剂量较高有关。坏死是靶细胞辐射损伤与血管闭塞相结合的结果,后者为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所致。糖皮质激素对灶周水肿的疗效与血管壁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创伤,中青年股骨颈骨的较为少见,多因较强大暴力所致,骨折移位较老年人明显,类型重,易引起骨折不愈台、股骨头缺血坏死。而行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又不适宜,故中青年腔骨颈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治疗有了进展。自1991年来,我们在通过尸体解剖熟悉大转子周围局解及其血管来源和分布的条件下,对27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直视复位、加压螺纹钉固定加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治疗,获得较理想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放射外科组织病理改变(附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报告4例放射外科治疗的手术病理改变,与影像改变及治疗计划等对照研究,结合献复习,探讨放射生物机理。结果:4例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组织吸收及水肿反应.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放射外科治疗后病灶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出现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及吸收早期,从治疗体积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医,分别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1长T2水肿样信号区相对应,水肿样改变主要与灶周剂量较高有关。坏死是靶细胞辐射损伤与血管闭塞相结合的结果,后为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所致。糖皮质激素对灶周水肿的疗效与血管壁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