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神经补片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治疗组的78例患者在标准去骨瓣减压时使用神经补片修补硬脑膜,对照组的36例患者在标准去骨瓣减压时使用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在二期的修补治疗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硬脑膜破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6.4%和22.2%,差异显著(χ2=6.095,P=0.014),在二期的颅骨缺损修补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1.9±18.6)min vs.(156.1±14.6)min,出血量分别为(108.1±42.3)ml vs.(181.9±46.5)ml,硬脑膜破损率为3.8%vs.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去骨瓣减压时使用神经补片修补硬脑膜能降低患者术后的癫痫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二期进行的颅骨缺损修补手术,能减少修补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障碍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85例脑挫裂伤病人中,额颞叶脑挫裂伤192例;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治疗组在伤后早期即予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对照组则在伤后出现精神症状经评估后再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之间术后精神症状好转时间、术后精神症状好转率.结果 早期治疗组术后精神症状好转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精神症状好转优于对照组.结论 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治疗能促进精神症状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血肿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动脉瘤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结果动脉瘤均满意夹闭.本组死亡5例,失访2例,23例随访3个月,其GOS评分为:5分10例,4分5例,3分6例,2分2例.结论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血肿的病人尽早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夹闭动脉瘤术+去骨瓣减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颅骨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因颅脑外伤导致难治性颅高压于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行去大骨瓣减压术90例,其中早期行颅骨修补术60例(早期修补组),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38.2(36~40)d;另30例在大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107.6(90~153)d。通过分析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失血量及并发症来回顾性研究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估早期颅骨修补的有效性。结果早期修补组的手术总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为(95.33±4.71)min vs.(133.67±5.12)min,皮瓣游离时间明显缩短,为(15.3±1.24)min vs.(40.67±3.11)min,手术总出血量明显减少,为(336.67±24.6)mlvs.(573.30±26.7)ml(P<0.01)。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但早期修补组的硬膜下积液率及皮瓣游离过程中硬膜破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7%(4/60)vs.30%(9/30)和3.3%(2/60)vs.26.7%(8/30)(P<0.0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能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软组织分离,减少出血,同时也不会增加手术带来的包括感染、硬膜下积液及硬膜破裂甚至脑实质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Aurora-A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的40例脑胶质瘤石蜡存档手术标本,其中WHO分级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1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脑胶质瘤标本Aurora-A激酶的表达,分析脑胶质瘤患者各临床因素与Aurora-A表达的关系. 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Aurora-A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和(或)胞核,本组脑胶质瘤标本Aurora-A阳性表达率为72.5%(29/40).不同病理级别、生存期的脑胶质瘤Aurora-A蛋白的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越高,Aurora-A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生存期≤3年患者脑胶质瘤中Aurora-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生存期>3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胶质瘤存在Aurora-A蛋白高表达,且与肿瘤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其可能成为衡量脑胶质瘤预后的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中度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术后处中度昏迷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3例。手术当天行气管切开的有27例(超早期组),其余36例在开颅手术3天以后行气管切开(晚期组),比较两组之间继发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意识恢复清醒的时间、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超早期组的继发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晚期组,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清醒的时间较晚期组短,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晚期组。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中度昏迷患者超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增加大脑供氧,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伤,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传统骨瓣开颅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预后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 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83例,其中采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53例(传统骨瓣开颅组),采用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30例(微骨窗入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个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CD3、CD4和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观察术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患者预后. 结果 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7d血液CD3、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比值降低,与术后1d比较,术后7dCD3、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比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骨瓣开颅组比较,微骨窗入路组患者术后1d、7 dCD3、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比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骨瓣开颅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高于微骨窗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尚未发生脑疝的HICH,传统骨瓣开颅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预后相同,但微骨窗入路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较小,可相对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超早期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行颅骨成形术且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根据修补术与减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59例和晚期组46例.两组修补术与减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超早期组平均(35.1±5.3)d;晚期组平均(102.3±18.2)d.回顾性分析两组修补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此评价超早期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1个月超早期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的平均有效率为81.4%(48/59),高于晚期组的63.0%( 29/46),差异显著(P<0.05).术后一个月超早期组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单侧肢体(含单纯上肢或下肢)运动障碍25例,语言功能障碍14例,神经官能症5例,颅骨缺损综合征33例;晚期组则包括单侧肢体运动障碍5例,语言功能障碍7例,神经官能症2例,颅骨缺损综合征27例. 结论 超早期颅骨成形术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白发性小脑出血深昏迷患者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3例因自发性小脑出血导致深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按预后分为2组,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较好组与预后差组患者发病后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组患者间年龄、血肿量大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脑积水、环池受压程度及呼吸循环紊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迅速发展至深昏迷不是手术禁忌证,及时的手术解除脑干受压是降低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