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2例脑干出血的病人按出血量多少分为3组:A组27例,出血量<2ml;B组15例,出血量2~5ml;C组30例,出血量>5ml。分析各组的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人数、饮酒人数构成比及脑干出血量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人数、饮酒人数构成方面无差别;部分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出血量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及长期饮酒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最重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危险因素;并非年龄越大,脑干出血危险性越大;脑干出血量的大小决定着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刘青  冯来会 《中原医刊》1999,26(5):56-56
随着溶栓疗法在AMI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极早期,早期,快速准确地从心源性的胸痛患者中找出AMI病人显得尤为重要。AMI生化诊断指标CK-MB活性很难在极早期(<4小时)诊断AMI,本文采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定性试验对心源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在慢性偏头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偏头痛患者5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均治疗50~60d,并进行6个月的持续随访,对每个偏头痛患者治疗前3个月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头痛发作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者开展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评分;对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慢性偏头痛恢复状况、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等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应用于慢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加巴喷丁(GBP)治疗及自身对照观察,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后第l、2、4周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周VAS评分及Qs评分相比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显效26例(86.7%),好转4例(13.3%),总有效率100%。且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作用较少且轻微。结论加巴喷丁能有效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05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和116例对照者MTRRA66G的基因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2组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 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MTRRA 6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梗死组按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脑梗死无合并症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4% vs 23.3%,62.1% vs 5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疾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疾病组、脑梗死无合并症组及对照组GG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从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无关,但MTRR A66G基因纯合子突变可引起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3粒,3次/d,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疗2年复发率17.3%,对照组复发率34.8%,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1(ET-1)、P-选择素(P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拜阿司匹林0.1 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中药(党参、黄芪、云茯苓、制白附子、天麻、牙皂、半夏、丹参、红花、鸡血藤、全蝎、川芎、水蛭粉),每日1剂。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及血清NO、Ps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3.3%;对照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有效率占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脑保护、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西洋参、云茯苓、赤芍、红花、桃仁、枳壳、川牛膝、水蛭、地龙、全蝎、鸡血藤、川芎、白花蛇舌草、桑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的变化及血清vWF、APN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在降低CSS评分,提高BI评分,降低vWF水平,提高APN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16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变化,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5.0%,2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血清sICAM-1水平,阻止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所导致的微血管阻塞,改善血管的"低灌注"和"不灌注",通过降低血清YKL-40水平而改善斑块的不稳定性,减少脑梗死的再发,通过降低血清S100B蛋白水平,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血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该病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关系密切【川。在我国高血压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最多。现就两者关系分析如下。1!仅床资料1.1研究对象自IWe年12Rflop年10月,随机选择150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O或磁共振确诊,其中男性92例,女性58例,年龄对一兀岁(平均55.5岁),脑梗死101例,脑出血49例。1.2方法对有头痛、头晕、言语障碍,口角歪斜,肢体活动或/#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为脑卒中者,定期测血压(每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