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5岁,横结肠溃疡型腺癌级)术后,DuksB期,既往无肝病史。于1997年12月15日起行长春新碱2mgd1、顺铂40mgd1~3、氟尿嘧啶脱氧核苷750mgd1~5化疗1个周期,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化疗间歇期出现左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遂于1998年1月6日起换用丝裂霉素10mgd1、长春新碱2mgd1、氟铁龙0.4tidd1~14治疗。化疗前查肝肾功能、腹部B超未见异常,化疗第4天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化疗第7天患者开始出现腹胀、纳差、大便稀溏等不适,症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止吐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化疗第9天出现右上腹隐痛,查体:腹软,肝区轻叩痛,肝肋下4cm,剑…  相似文献   
2.
脑微动脉瘤形成继之破裂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然而 ,脑微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特别是高血压致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对脑血管神经支配有无影响 ,迄今为止尚无报道。通过对大鼠肾性高血压诱导脑动脉瘤过程中的脑血管壁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神经肽Y (neuropeptideY ,NPY)神经支配变化进行观察 ,以进一步阐明脑动脉瘤形成机制。1 材料和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50只 ,体质量 2 0 0~2 50 g ,随机分为实验组 (4 0只 )和对照组 (10只 )。利用改良的Hashimoto…  相似文献   
3.
去甲长春花碱(诺维本和盖诺)致静脉炎发生率高、程度重,有明显的红肿水泡和疼痛,往往影响了患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为了减少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我们采用深静脉置管给药方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100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不同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TP的观察组和TP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1)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8.00%、28.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2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能提高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降低化疗风险。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美容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荣  兰海涛 《西部医学》2007,19(1):82-83
目的 探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及修复方法。以求得最佳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我们应用手术治疗了18例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病人,并对手术修复方式进行探讨。结果 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3~5年,除2例失访外。均无复发.原皮损处都基本恢复正常皮肤外观,取得了理想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 肿瘤彻底切除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关键。颜面部修复顺序依次为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皮瓣选择应首选局部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术后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术后肺癌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将结果与同期CT检查结果相比较,评价PET-CT对术后肺癌患者疾病的诊断及制订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 CT 6例正常,4例异常,2例肺门软组织影不能确定,在其6例CT正常患者中PET/CT5例异常,3例为肺门复发,2例肺部炎症,1例远处转移,CT不能确定的2例肺门软组织影,PET-CT发现均为复发.PET-CT 3例正常,9例异常,其中5例诊断复发,2例转移,2例炎症.CT和PET-CT诊断不相符的10例,其中主要发生在肺门区5例和肺外3例,肺叶仅2例.3例患者PET-CT显像分别发现在甲状腺、右颈部淋巴结、骶骨等处转移灶.PET-CT改变了7例患者最后的治疗计划.结论 对术后肺癌患者,PET-CT是有效的检查手段,与C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脑动脉瘤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对96例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脑血管血流信号及速度进行监测,所得数据加以分析,从而了解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时间的关系以及脑动脉瘤夹闭后脑血管痉挛高峰期和持续的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后第8~14天脑血流流速达最高峰,以后脑血流流速逐渐减慢,21天后流速接近正常。术后1~7天脑血流流速达最高峰,14天后流速接近正常。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脑动脉瘤术前、术后监测脑血管痉挛程度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手术时机及预后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制作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没有动脉瘤产生,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微弱;模型组动脉瘤发生率20%,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迅速增加,在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治疗组仅发现部分动脉呈瘤前病变,无明显的动脉瘤产生,其动脉壁MMP-2、MMP-9活性被明显抑制,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MMP-2、MMP-9活性仅有轻度增加,无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异常增高的MMP-2、MMP-9活性,从而阻止脑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致脑动脉瘤形成对脑血管神经支配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脑动脉瘤形成机制。方法:利用改良Hashimoto方法建立实验怀大鼠高血压脑动脉瘤模型,应用NADPH-d组化和NPY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性高血压脑动脉瘤大鼠脑血管壁NO,NPY神经支配变化,结果:在肾性高血压状态下,脑血管NADPH-d阳性神经纤维染色密度明显降低,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高,结论:脑血管舒缩神经递质的NO、NPY产生分布紊乱是持续高血压状态的结果,由此带来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脑微动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胸段食管癌目前国内外多主张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根治性切除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 ,有些学者主张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临床研究 ,但对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尚不能完全肯定 ,学者意见不一。为进一步探讨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 ,笔者对 1994年 1月至1999年 12月间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 116例中晚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16例中男性 110例、女性 6例 ,男女之比18∶1;年龄 4 0~ 78岁 ,平均年龄 5 6 .3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鳞癌 113例、腺癌 2例、腺鳞癌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