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和58.9%,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我院急诊科于2006年1月2日19时30分,收治了21例亚硝酸盐中毒急诊患者。现将此次急救和护理的经过与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5岁,皆为来京一周的民工。采集病史:据一厨师反映,当日18时30分钟左右,在做热汤面时,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饭后不久,即有人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随之相继21名民工出现相同症状,分两批送入我院急诊科。初步确诊:急性亚硝酸盐中毒。2抢救流程2·1有序安置抢救根据临床表现将患者轻、中、重度依次编号,编号用胶布贴于患者左上肢内关部位。重度患者安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科宫腔器械的清洗质量,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方法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对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对妇科门诊人流器械包清洗包装后待灭菌包内器械检测618件,总超标率为26.8%;其中探针超标率最高为45%,其次为吸引头超标率35%,血管钳30%。结论使用后的宫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比较低,经过清洗、干燥、包装待灭菌的器械上存活细菌数将影响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5.
浅谈急救中心职业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急救中心是医院的主要窗口,如突发意外灾害、暴力伤害、传染病、中毒、休克、心脏骤停等的患者都集中在急救中心救治。急救中心就诊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患者陪送人员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紧张急躁,容易引发医患纠纷,一些隐匿性传染病容易传染医务人员。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的侵袭。近年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急救中心为保障医疗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了科室的安全管理,积极防范各种危害因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中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儿。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4.74%,相较于对照组75.68%高,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接受治疗时,以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一次性双腔尿管持续导尿漏尿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由于一次性无菌双腔尿管不需固定,且不易滑脱,故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溢出.1999年8月至2000年6月我们为125例患者插尿管,男83例,女42例,发生漏尿19例,其中急性尿潴留9例,昏迷5例,术后持续导尿5例.我们将尿管外牵加宽胶布固定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1月-12月,对武警总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区进行空气含菌量的控制管理。 1方法 对供应室无菌区1室、2室按常规要求每月进行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离心空气采样法,采样前用紫外线灯消毒45min,工作人员与采样器之间距离50cm,采样高度1.5m,采样时间、地点均相同。标本放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h,根据琼脂条营养基细菌菌落计数。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供应室无菌间属于Ⅱ类区域,空气细菌总数应≤200cfu/m^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院急诊科为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了科室的安全管理教育,制定了防护措施,积极防范各种潜在危害因素侵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职业危害的主要原因其原因:(1)生物因子危害:急诊医护人员经常近距离接触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若紧急救治患者时不慎被污染的针头、玻璃片等锐器刺破皮肤,发生医疗锐器损伤,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发生概率。(2)物理化学制剂危害:含氯消毒剂,紫外线等是常用的消毒方法。如不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可能给医务人员造成多种职业伤害。如皮炎、支气管哮喘、电光性眼炎等。(3)暴力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