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锦良  陈升文  严程芬 《广西医学》2001,23(4):1004-1004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 ,继发大面积脑梗塞在临床上较少见 ,文献报道较少 ,在 CT广泛应用以来 ,诊断率明显提高。我科自 1 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共收治了 1 3例 ,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1 9岁~ 67岁 ,平均 43岁。其中车祸伤 9例 ,坠落伤 4例。1 .2 临床表现 :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入院时 GCS评分≤ 8分 8例 ,偏瘫 4例 ,血肿单侧瞳孔散大 8例 ,双侧瞳孔散大 1例 ,在血肿清除术后有 6例散大之瞳孔缩小 ,但在并发继发性脑梗塞后 ,再次出现瞳孔散大者 2例。1 .3 辅助检查 :( l)术前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d,颅脑损伤组外周血EPC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伤后4d降至最低值(P〈0.05);随后逐渐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伤后21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1d外周血EPCs水平与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5);伤后7、14、21d外周血EPCs水平与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3,0.469,0.455;P〈0.05)。结论外周血EPCs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在手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成败,大、中型医院具备立体定向设备和技术,定位精确;但在基层医院还是以颅内血肿简易定位为主,颅内血肿简易定位方法准确性,直接影响基层神经外科手术的好坏.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如下,以供基层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需要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人工硬脑膜是目前常见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寻找理想的人工硬脑膜是神经外科探索的方向。 目的:探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不缝合情况下修补硬脑膜缺损,32例采用常规硬脑膜在严密缝合下修补硬脑膜缺损。观察两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开颅血肿清除到颅骨修补的时间间隔、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硬脑膜破损及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能达到减压目的。两组之间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硬脑膜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颅骨修补硬脑膜破损、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常规硬脑膜组     (P < 0.05)。表明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在充分发挥减压作用,维持脑功能,缩短手术时间的优势上,能达到和严密缝合硬脑膜同样的效果,为后期颅骨修补创造有利条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秦国强  施波  黄卫民  严程芬  王冠 《中国药房》2014,(16):1461-14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11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1组(AT1组)、观察2组(AT2组)、观察3组(AT3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常规保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AT1组、AT2组、AT3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80 mg口服,qd。4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变化;观察4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hs-CRP、IL-6、WB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T3组AT2组>AT1组,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ALT、AST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能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细胞的损伤,促进脑神经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需要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人工硬脑膜是目前常见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寻找理想的人工硬脑膜是神经外科探索的方向。 目的:探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不缝合情况下修补硬脑膜缺损,32例采用常规硬脑膜在严密缝合下修补硬脑膜缺损。观察两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开颅血肿清除到颅骨修补的时间间隔、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硬脑膜破损及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能达到减压目的。两组之间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硬脑膜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颅骨修补硬脑膜破损、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常规硬脑膜组(P 〈0.05)。表明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在充分发挥减压作用,维持脑功能,缩短手术时间的优势上,能达到和严密缝合硬脑膜同样的效果,为后期颅骨修补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在重型颅脑外伤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浆TF、TFPI-1及抗原水平,同法测定20例健康人血浆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TF及抗原水平在伤后第1天即已明显升高,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直到第5天一直维持高位;TFPI-1在伤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TF在伤后第1、2、3、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1);TF及TFPI-1伤后第2、5天与对照组及伤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患者的TF和TF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患者同样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1),而预后不良患者、死亡患者的TFPI-1及TFPI-1抗原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死亡患者的TFPI-1及TFPI-1抗原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 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动态检测血浆中TF、TFPI-1及抗原有利于了解重型颅脑外伤后继发血管内凝血反应程度,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期经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其预后的评定.结果 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满意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血清MicroRNA765(miR-765)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HV组)及sTBI(STBI组)、轻型颅脑外伤(mTBI组)、四肢骨折(FRA组)各10例患者的血清miR-765.结果 sTBI组血清miR-765水平较其他3组升高(P均<0.05),而mTBI组相对FRA及HV组无明显改变(P均>0.05).sTBI组miR-765 ROC曲线下面积为0.88,诊断sTBI准确性为100%,诊断特异性为100%.结论 sTBI患者血清miR-765水平升高,其可能成为诊断sTBI的一种新型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后颅窝血肿都较严重 ,病死率较高 ,手术治疗风险大 ,我科自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 5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8~ 43岁 ,平均 2 5 5岁 ,致伤原因 ,车祸伤 3例 ,坠落伤 1例 ,高血压小脑出血 1例。1 2 临床表现 GCS评分 <8分 2例 ,GCS评分 9~ 12分 2例 ,GCS评分 13~ 15分 1例 ,发病后原发昏迷 3例 ,持续昏迷 2例 ,无意识障碍 2例 ,发病后头痛头晕 3例 ,呕吐 4例 ,眼震颤 3例 ,小脑征 ( ) 2例 ,枕部头皮损伤 3例 ,枕骨骨折 2例。1 3 CT检查 枕部硬膜外血肿 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