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常聪  何世娟  蔡苗  丁常云 《四川医学》2001,22(11):1049-1050
我院于 1995年 5月开始采用在面神经干出颅部位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 ,注射能促进神经修复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的组合药物 ,治疗儿童面神经炎的新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33例 ,男 11例 ,女 2 2例 ,年龄 9~ 13岁。均为单侧病变。就诊时患儿除周围神经性面瘫的症状外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其中有 3例与 9例分别经 MPI和 CT检查颅内均无异常发现。 33例患儿均无高热、外伤及手术史。1.2 注射方法 :1茎乳孔注射[1] :患儿取侧卧位 ,头偏向健侧 4 5°,穿刺点在乳突前缘上 2 /…  相似文献   
2.
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方法将起病到就诊时间为120 d内的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单数为第1组,双数为第2组),每组150例,共300例。第1组用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第2组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理疗、按摩、针灸、中医药等)。通过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出现显著差异(t检验,P<0.05),第1组的疗程明显短于第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2组,后遗症明显少于第2组,效果显著。结论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二者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能使面神经功能较快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407例,分别经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结果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316例,一次治疗完全止痛298例(94.3%),一周后第二次治疗完全止痛18例(5.7%)。随访1 ̄9年,复发145例,经再次治疗后随访1 ̄8年又复发53例;该53例经第三次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91例,一次治疗后均完全止痛。随访6年,复发66例,行第二次热凝治疗后随访1 ̄5年再次复发31例;该31例经第三次治疗后,随访1 ̄4年再次复发5例;该5例经第四次治疗后至今未复发。结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能保留触觉仅破坏痛觉,止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适应证广,操作较简便,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4.
何世娟  丁常聪  刘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1014-1014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108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自1999年10月~2000年12月共收治秋季腹泻108例 ,年龄8个月~2岁。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 ,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 ,少数病例检出白细胞<5个/HP ,大便培养阴性。将10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间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治疗组55例 ,其中T37 8°~39 2℃32例 ,脱水49例 ,大便每日>10次32例 ,每日≤10次23例。对照组53例 ,其中T38°~39 1℃30例 ,脱水53例 ,大便每日…  相似文献   
5.
水痘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现试用潘生丁与阿昔洛韦联用治疗水痘 30例 ,与常规治疗方法 (病毒唑与板兰根冲剂联用 )比较 ,疗效观察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 象10月~ 8岁的小孩 ,明确诊断水痘 ,均有典型皮疹 ,同时伴有发热 ,病程两天内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和局部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头痛2038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顽固性头痛为主诉而就诊的病人常见,但顽固性头痛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上常碰到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醒脾养儿冲剂伍用锌制剂治疗儿童厌食症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食症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童进食障碍。为了探讨一种疗效较好的药物治疗方法 ,我们于1999年2月~2000年8月诊治儿童厌食症35例 ,采用醒脾养儿冲剂伍用锌制剂的治疗方法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1999年2月~2000年8月 ,共诊治儿童厌食症60例。年龄1~7岁 ,以厌食为主要症状 ,食欲较差 ,进食量明显少于同龄健康儿童 ,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一个标准差以上 ,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全部病例经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除外消化道疾病、结核、寄生虫病等引起的厌食。将60例随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经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方法:选择了面神经出颅部位茎乳孔处同侧星状神经节处同时注射药物。茎乳孔和茎乳管是面神经干肿胀后最易受卡压部位,通过在该区域注射药物,阻止面神经的水肿,阻断面神经的水肿受卡压而引起的恶性循环。星状神经节注射药物改善面神经和肌肉的血供,增加了神经和肌肉的营养。结果:茎乳孔处及同侧星状神经节处同时注射药物,阻断了面神经的水肿受卡压而引起的恶性循环及改善同侧头面部神经、肌肉的血供和营养,保护了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1994-2001年共治疗患者1382例,取得显著效果。结论:此法能使面神经功能较快恢复,疗效确切,安全,实用性强,治愈率高。经1-6年随访无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PA脓毒症患儿,按疾病预后分死亡组与存活组,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46例PA脓毒症患儿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6小时~14岁5月,其中年龄1岁以内占73. 9%(34/46)。58. 7%(27/46)存在院内感染、76. 1%(35/46)有ICU治疗史和呼吸机使用史、23. 9%(11/46)有血液滤过治疗、13%(6/46)有深静脉置管、6. 5%(3/46)治疗过程中有使用糖皮质激素。②PA脓毒症临床特征多样,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56. 5%(26/46),其次为消化道32. 6%(15/46)、皮肤6. 5%(3/46)等。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呼吸系统功能障碍76. 1%(35/46),凝血功能障碍54. 3%(25/46)、肝功能障碍56. 5%(26/46)、神经系统功能障碍54. 3%(25/46)、感染性休克30. 4%(14/46)肾功能障碍19. 6%(9/46)。6. 5%(3/46)患儿存在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坏疽性脓疱疹。③34. 8%(16/46)患儿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有基础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数目、1h后抗菌治疗(P<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器官功能障碍数目[OR=3. 470,95%CI (1. 222,9. 855),P=0. 020]、1h后抗菌治疗[OR=16. 302,95%CI (1. 923,138. 229),P=0. 010]是与预后不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多见于院内感染,好发于1岁以内婴幼儿,有类固醇激素治疗、使用呼吸机、有创操作、烧伤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易感。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呼吸系统感染,其次可见于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等,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数目、1h后抗菌治疗是PA脓毒症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3岁儿童口腔进食技能的现状,探讨口腔进食技能异常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言语及牙发育等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儿童口腔进食技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06/2018-03期间在青羊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且年龄为满2~3岁的健康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80例人群中,有102例出现至少一项口腔进食技能问题(36. 4%);主要表现在进食时间长(33. 2%)、包饭(20. 7%)、口腔敏感(22. 5%)及咀嚼时间短(27. 1%);有口腔进食技能问题的儿童其发生食纳差、挑食,吐词不清,龋齿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口腔进食技能异常儿童其独立进食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χ~2=64. 039,P0. 01);家长不知道进食技能需要训练(χ~2=24. 765,P0. 01);没有遵循正确的食物转换进程(χ~2=24. 846,P0. 01),食物质地偏软(χ~2=74. 930,P0. 01)儿童被强迫进食的几率更高(χ~2=40. 180,P0. 01)。结论 2~3岁儿童发生口腔进食技能问题的比例较高,其不仅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还影响儿童整体的口腔运动能力和儿童言语、牙齿等的发育,家长的养育方式是影响儿童口腔进食技能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