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甲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常被延迟诊断或误诊,平均延迟诊断时间为62.4个月,误诊率高达78.9%。本文报道一例误诊为甲沟炎2年的甲下鳞状细胞癌患者。患者,男,49岁。右手第5指外侧缘起皮疹伴疼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于局麻下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及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优化疗效对策。方法肛周尖锐湿疣患者23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8例。第一组为高频电刀治疗组,以高频电刀烧灼疣体。第二组为光动力疗法治疗组,皮损区涂以20%ALA乳膏后4h,以He-Ne激光照射,距离5~10cm,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4cm,能量密度100~130J/cm2。间隔7~10d治疗1次,共治疗3次。第三组为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组,高频电刀祛除疣体后立即行光动力疗法治疗。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在治疗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疣体均完全消失,黏膜恢复正常。第一组复发率为55.1%,平均复发时间为24.6d;第二组复发率为11.5%,平均复发天数为56.7d;第三组复发率为9.0%,平均复发天数为80.1d。结论5-ALA-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4.
5.
新式基础护理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国家卫生部于2月4日起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文件.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一线的管理者、组织者,如何有效落实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文件内容和精神,特设计表格式"基础护理执行单",供各位同仁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62例皮肤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示62例患者中,男34例(54.8%),女28例(45.2%),发病平均年龄为(59.2±12.5)岁(41~89岁)。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个月。45例患者仅有一个转移灶,17例有两个或以上转移灶。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18例),头部(14例),四肢(12例)。皮损表现多为结节、包块(49例),其次红斑(9例)、丘疹(4例)。原发肿瘤中最多的为转移性腺癌56例(90.3%),其次为转移性鳞癌4例(6.5%),另2例为小细胞癌。男性以肺癌最常见,女性以乳腺癌最多见。62例病例中19例误诊为其他疾病,首诊误诊率为30.6%。皮肤转移癌临床上容易误诊,应提高对皮肤转移癌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检测在天疱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拟诊为天疱疮的113例患者血清中的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同时行皮损组织病理以及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77例(68.14%)患者经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天疱疮,其中Dsg1抗体阳性71例,阳性率62.83%,敏感度为92.21%,特异度100%;Dsg3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39.82%,敏感度58.44%,特异度100%;二者均阳性39例(34.51%)。其余36例(31.86%)患者经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其他大疱性皮肤病,Dsg1抗体和Dsg3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简便,对患者创伤小,对天疱疮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