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评价护患沟通技巧对银屑病患者的价值。方法 9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银屑病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银屑病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用NB-UVB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92例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及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NB-UVB全身照射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维A胶囊治疗.在给予同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得当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8.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99,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NB-UVB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可以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缩短疗程,且配合得当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荟  郭泾  管国强 《山东医药》2013,53(15):88-90
牙源性干细胞不但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特点,而且来源广泛、易获取,可进行自体移植.牙源性干细胞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牙髓干细胞(DPSC)[1],乳牙干细胞(SHED)[2],牙周膜干细胞(PDLSC)[3],牙乳头干细胞(SCAP)[4],牙囊干细胞(DFPC)[5].与其他来源如骨髓、脂肪、外周血、脐带血等的MSC相比,牙源性干细胞取材方便,来自拔除的牙齿,不违背伦理道德;可低温冷冻,同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经过长期低温冷冻之后,人类牙胚干细胞(hTGSCs)可分化为成骨、成脂肪、成神经细胞,并且经扩增之后,仍保留原有核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7例共102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8%,术后发生功能型滤过泡为96.2%,术后眼压在17mmHg以下占92.3%,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少滤过泡穿破,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能提高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有效地挽救和保留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后新发病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盐城市中医院入院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检查。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急性脑卒中分为5个亚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分析HbA1c与急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后新发病灶的相关性。结果 74例脑卒中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MRI复查显示44例(59.46%)出现新发病灶。新发病灶组HbA1c高于无新发病灶组[(6.09±1.03) VS (5.50±0.76)](P <0.05);新发病灶组HbA1c升高高于无新发病灶组[43.18% VS 16.67%](P <0.05)。44例新发病灶的患者中,28例(63.64%)为局部新发病灶,16例(36.36%)为远端新发病灶。远端新发病灶组HbA1c高于局部新发病灶组[(6.64±0.87) VS (5.78±0.99)](P <0.05);远端新发病灶组HbA1c升高高于局部新发病灶组[68.75% VS 28.57%](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新发病灶呈正相关(rs =0.384,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升高[R=3.800(95% CI:1.227,11.768)]为预测卒中新发病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结论 治疗前检测HbAlc有助于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新发病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行前房注气术,术后随访6mo,观察角膜透明度及视力等情况。结果:白内障及青光眼术后是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常见原因,前房注气后30例患者中25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角膜恢复透明。结论: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对角膜影响较大,应及时处理,否则易造成角膜持续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麻风(leprosy)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感染易感个体后主要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1]。麻风溃疡是因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组织,导致血液供应循环障碍,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造成感觉或运动障碍,在外界压力等因素作用下而造成的神经营养性溃疡。也可由麻风皮肤损害破溃引起,一般好发于足底、足跟、四肢关节,溃疡呈穿凿状,基底暗红,肉芽陈旧,表面有腐败坏死组织,常伴有周围浅神经粗大、皮肤干燥无汗、脱发、感觉功能障碍等,病程慢性,极难愈合,治疗困难,危害很大。轻者影响其日常生活,重者脱指(趾)、断肢、毁容残废、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了麻风患者的康复[2]。给患者带来伤口疼痛、心理折磨、截肢、癌变甚至是死亡,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其严重[3]。临床发现1%聚维酮碘抗菌洗液(东莞市中加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粤卫消证字[2002]第0057号)配合10%聚维酮碘乳膏(厂家: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18080502)用于麻风溃疡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