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UVN光疗仪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临床观察,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方法对418例患者分别采用UVN光疗仪联合阿昔洛韦及单纯阿昔洛韦治疗,并进行临床治疗的观察研究。结果UVN光疗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P<0.05。结论UVN光疗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可以阻止疾病炎性细胞浸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白藜芦醇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KN45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100?μmol/L)、 白藜芦醇高剂量组(400?μmol/L)。各组细胞处理1、2和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在处理1、2和4?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Ras、Raf、MEK和ERK1/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藜芦醇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 0.05);MEK和ERK1/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且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ERK1/2的荧光强度均减弱。结论 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减弱Ras、Raf、MEK和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生长、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侵袭、迁移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ME包含了几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如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y-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内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等.此外,还有丰富的非细胞成分,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1例CA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B组,A组病程≤3个月,B组病程3个月,A组97例,B组54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患者外周血,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取脱落疣体细胞,并使用核酸快速杂交分型法检测HPV-DNA。结果 B组患者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患者151例,其中包括单纯HPV6/11~+、HPV16/18~+型感染各45例、49例,HPV6/11、16/18~+混合型感染57例。HPV6/11~+、HPV16/18~+、(HPV6/11~+、16/18~+)各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3个月以上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且各型HP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2004~2005年医疗卫生单位消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汕头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效果,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1995)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21995)的方法和要求,于2004—2005年对市、区(县)、镇三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共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紫外线灯、物体表面、空气中细菌、灭菌物品、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各种样品共4452份,合格4072份,平均合格率91.46%;2004年和2005年监测样品数各为1873份和2579份,合格率各为91.83%和91.20%。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市、区(县)和镇三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合格率依次为93.83%、93.01%、85.37%,三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7类监测样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是使用中消毒剂(99.42%),最低的是空气中细菌含量(82.26%)。结论 汕头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效果不平衡,镇级医院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同时应加强空气消毒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总结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比近年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为主治疗的 9例 (治疗组 )与常规方法治疗的 19例 (对照组 ) ,分析起效时间及其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重症药疹起效快 ,平均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t=19.3 3 ,P <0 .0 1)。治疗 3天后 ,治疗组总体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Z =3 .45 8,P =0 .0 0 1)。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疗效可靠 ,平均缓解时间短 ,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MMP-9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10/2013-10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对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mo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9%与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7%vs 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MMP-2与MMP-9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MP-2与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且可显著降低M M P-2与M M P-9的血清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 CD44及其配体骨调素(OPN)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巾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方法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2、4、8、12、16周处死大鼠,取肝组织作常规 H-E、Masson 胶原染色测定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肝组织中 CD44、OPN 分布状况。结果灌胃4周时,大鼠肝组织开始出现 CD44和 OPN 表达,表达量分别为7.81±1.20和2.83±0.60,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各时间点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16周时 CD44、OPN 表达量分别为18.21±1.13和21.69±3.47。大鼠肝组织中胶原面积与 CD44和 OPN 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8。结论乙醇可使肝组织表达 CD44和 OPN,并且 CD44、OPN 的表达可能与肝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暗色孢科中的一组致病性着色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深部真菌病。病程慢性,以在皮肤上形成肉芽肿性疣状增殖、结节、斑块为特征。最常见累及部位为四肢,多数患者的病灶为单侧性,可沿淋巴管扩散或自身接种。沿淋巴管扩散的着色芽生菌病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0.
氨苯砜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