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80篇
综合类   36篇
肿瘤学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1岁,工人,住院号203204。因皮肤瘀斑、口腔粘膜血疱,指(趾)甲萎缩伴脱发3年,于1985年4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春起,口腔粘膜易发生血疱,四肢关节伸侧常发现瘀斑。近一年来,口腔血疱频发,眼睑和胸,腹部皮肤亦常有瘀斑出现。并发现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皮肤淋巴瘤     
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天然屏障,其结构特殊并主动参与复杂的免疫应答,故有皮肤相关淋巴样组织(SkinAssociatedLymphoidTissue,SALT)之称。正常人皮肤中T淋巴细胞总数达40亿,绝大部分为记忆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目相当,41%T细胞(CD4 和CD8 )表达称之为SALT归巢受体的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AssociatedLym-phocyteAntigen,CLA)有其独特的生物行为。正常SALT中尚未见报道B细胞成分,已知某些抗原刺激可引起皮肤淋巴样增生(CutaneousLymphoidHyperplasia,CLH)。可将后者认作是获得性B细胞SALT的发病表现…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从一例人皮肤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体外长期(11个月)培养建成Mei细胞株的建株过程。该细胞株具有如下特征: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肤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化学染色ANAE等显示弥漫性阳性;抗单核细胞单克隆抗体Liu M_(1~7)呈阳性反应;细胞凝集素受体ConA、RCA及UEA是阳性反应而T细胞促分裂原——花生凝集素受体则呈阴性反应;Mei细胞生长稳定,细胞增殖存第3天达高峰,第4天分裂指数为20%;裸小鼠皮下接种的移碹率为100%;细胞染色体众数是64条人类染色体,核型稳定。  相似文献   
6.
邱丙森 《肿瘤》1999,19(3):186-187
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1],累及皮肤者少见[2],不超过系统性HD患者的1%[1]。继发性皮肤HD(SCHD)常发生于广泛淋巴结受累以后,除偶因血源或有时自病变淋巴结或骨骼直接蔓延至皮肤外,...  相似文献   
7.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核仁组成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阐述湿疹样癌样网状细胞增生病和掌跖蕈样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基因重排、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阐述向附属器性蕈样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丙森 《肿瘤》2003,23(3):256-257
1980年早期,重组干扰素(interferon,IFN)经Ⅰ期临床试验后即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CTCL)[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和Sezary综合征(Sezary’s syndrome,SS)]。已证明IFN治疗CTCL有效,其缓解率常接近单药化学治疗的缓解率(62%),但采用低剂量时,毒性较小。另外,经IFN治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