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临床合理用药率。方法对61株生殖支原体(Mg)、252株解脲脲原体(Uu)行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Mg对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较高。Uu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较高。Mg、Uu对喹诺酮类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对NGU患者不宜采用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经验治疗;宜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无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时,可使用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全身红色结节伴剧痒6个月。皮损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均阳性。提取培养物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为球毛壳菌。给予伊曲康唑、金菌灵及黄芪颗粒口服,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2个月病情逐渐好转。经文献检索,确认本病例是我国报道的第4例球毛壳菌病。  相似文献   
3.
生殖支原体与复发性泌尿道及生殖道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属(Mg)与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否有关。方法采用PCR技术对3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组的分泌物标本进行Mg检测,并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初诊与复诊患者的Mg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3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Mg阳性51例占15.8%,其中162例初诊患者Mg阳性16例占9.9%,160例复诊患者Mg阳性35例占21.8%;101例健康对照组Mg阳性2例(2.0%),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初诊与复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出现、持续存在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反复感染及慢性迁延等原因,导致Mh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日益严重,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为了解本地区Mh感染的耐药趋势,对我院皮肤性病门诊近6年来分离到的Mh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期总结本地区Mh耐药情况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反复感染及慢性迁延等原因,导致Mh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日益严重,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1为了解本地区Mh感染的耐药趋势,对我院皮肤性病门诊近6年来分离到的Mh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期总结本地区Mh耐药情况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心理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277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应用PASI评分法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显效者的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1、50;66、59;11、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两组显效者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6.5%(33/71)和68.0%(34/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咨询是控制银屑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2015-2019年我院11 602例性病门诊送检的梅毒标本检测结果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2015-2019年每年TPP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RPR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与男性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县城、市区梅毒阳性率依次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梅毒阳性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农民工的梅毒阳性率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销售服务人员、大货车司机。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梅毒筛查试验RPR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低温对梅毒血清学筛选试验RPR敏感性的影响。严格控制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其它因素 ,将同一病人的血清在普通实验室 (2℃~ 15℃ )和标准实验室 (2 5℃± 2℃ )内分别检测一次 ,阳性结果经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TPPA检测排除假阳性。结果 :共有 5 6 6例筛查者的标本完成本研究 ,标准实验室检测出 6 9例RPR真阳性 ,普通实验室检测出 6 2例RPR真阳性者 ,因此 ,普通实验室有 7例 (10 .1% )为RPR假阴性 ,其滴度均在 1:4或以下。结论 :低温 (2℃~15℃ )影响RP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性病的流行传播情况,为制订性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3年皮肤性病门诊患者291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对性病的构成情况以及患者的群体性流行特征作统计分析。结果:性病总发病人数及尖锐湿疣的发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梅毒则表现为逐年递减趋势;梅毒、淋病与尖锐湿疣构成前三位性病,梅毒的构成比逐年下降,尖锐湿疣则逐年上升;性病在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淋病男性高发,梅毒和尖锐湿疣女性多见;总体而言,21~40岁、已婚人群、无业人员、公司职员、个体经营者及工人等职业以及本地居民在性病中所占比率相对较高。结论:应充分重视性病防治工作,加强宣教,以提高全民防范性病的意识及能力,降低性病的感染率,保障社会公共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软下疳     
于志湖  路麒 《山东医药》2000,40(16):58-59
软下疳是由杜克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限局性疾病。历史上发病率仅次于梅毒和淋病 ,位居第三位。目前发病率虽低 ,但增加趋势明显 ,并证实是艾滋病感染的促发因素。1 临床表现软下疳男女发病相差悬殊 ,约为 10∶ 1;男性症状较重 ,女性较轻。潜伏期 1~ 6天 ,平均 2~ 3天。好发部位为阴茎冠状沟及系带、包皮、龟头、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子宫颈、尿道内、会阴等处。不洁性生活后在外生殖器发生单个或多个痛性小丘疹 ,1~ 2天后变成脓疱 ,3~ 5天脓疱破溃形成糜烂创面或溃疡 ,较表浅 ,边缘不整 ,常有潜蚀性坏死和穿凿性窦道 ,周围绕以红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