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血瘀证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首次运用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联合载脂蛋白比值诊断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旨在为早期发现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优化补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青年(<50岁)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收集患者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前的ABI、baPWV、FMD和apoB/apoA-1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206例,其中血瘀证组127例,非血瘀证组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以下简称靶向药物)相关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中医药治疗靶向药物相关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5.0和TSA 0.9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依据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48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或单用中医药,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34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2,1.497),P=0.000],降低腹泻症状积分[RR=1.527,95%CI(1.287,1.812),P=0.000]与分级[RR=1.218,95%CI(1.064,1.393),P=0.004],改善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 physical status,KPS)评分[RR=1.116,95%CI(1.039,1.198),P=0.003],并能改善腹痛[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1.050,95%CI(-2.016,-0.083),P=0.033]、腹胀[SMD=-0.942,95%CI(-1.865,-0.018),P=0.046]、食欲不振[SMD=-1.534,95%CI(-2.682,-0.385),P=0.009]等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试验序贯分析进一步说明,中医药治疗靶向药物相关腹泻具有确切疗效。但根据GRADE标准,提高有效率的证据为低质量,改善生活质量及降低中医症状积分为极低质量。[结论] 中医药能提高靶向药物相关腹泻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由于样本量小及文献质量低,相关证据有赖于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多系统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ICI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ICI治疗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irAE类型、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和ICI疗效等资料。根据是否1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过至少1次irAE, 将患者分为多系统irAE组和单一系统irAE组。总结irAE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因部分irAE会导致免疫治疗被迫中止, 无法分析无进展生存, 故以ICI治疗持续时间(TD)评价ICI疗效。结果纳入发生irAE的恶性肿瘤患者47例, 共发生70次irAE, 中位发生时间为90 d(35 d, 196 d), 其中12例(25.53%)发生多系统irAE, 共32次irAE;其余35例(74.47%)发生单一系统irAE, 共发生38次irAE。多系统irAE组irAE发生频次排前3位的部位为皮肤(7次)、甲状腺(7次)和肺(5次), 单一系统irAE组分别为肺(13次)、甲状腺(12次)、皮肤(5次)。两组年龄、性别、是否联合其他治疗及不同体质量状况患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情境教学法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且有助于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本科阶段要学习的其它主干课程有横向到纵向的贯通作用,起到连接理论课和临床课的作用。结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复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方法 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按照20、40、80 mg/kg对雌性SCID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频次为每周一、三、五,共干预28 d。实验过程中持续关注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在实验结束后对小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卵清蛋白分别按照按照37.5 mg/kg、23.5 mg/kg、1 mg/只进行灌胃口服,1次/d,共给药45 d。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对大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并应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TNF-α、IL-6、IgE等因子进行测定。结果 西妥昔单抗腹腔注射后,SCID小鼠未出现典型的皮疹、结痂表现;皮肤病理未显示出明显的炎症表现。吉非替尼组大鼠皮肤可见明显的皮疹、结痂、渗出等表现,且皮肤HE染色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松解、表皮增厚等表现;空白组、卵清蛋白组、厄洛替尼组大鼠皮肤形态学观察及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的炎症表现。在IgE、TNF-α浓度方面,各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61,P=0.057);而 在 IL-6 方面,吉非替尼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厄洛替尼组较空白组未见明显差异(P= 0.910)。结论 应用西妥昔单抗不能在SCID小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吉非替尼可以在BN大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厄洛替尼不能在BN大鼠中诱发皮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治疗相关皮肤干燥的发生率,探讨年龄、性别、靶向药物种类等因素与EGFRIs相关皮肤干燥发生的相关性,并调研该不良反应既往接受治疗的疗效及特征。方法:对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14日在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1.0软件,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GFRIs相关皮肤干燥的发生率为70.9%,且有44.2%的患者发生了至少Ⅱ级(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5.0)的干燥相关不良反应。EGFRIs相关皮肤干燥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EGFR基因突变类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靶向药物种类在皮肤干燥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9),阿法替尼的发生率最高(P=0.005)。是否接受治疗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969,P=0.694),而是否伴有瘙痒和脱屑对患者是否接受治疗有显著影响。结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EGFRIs相关皮肤干燥的发生率高达70.9%,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值得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深入,类风湿关节炎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和抗类风湿新药的研发。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状态的程度以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价值。查阅相关文献,从造模方法、造模机制、评价指标及方法优劣等方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模型进行综述,为建立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度相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滋燥养荣颗粒对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相关皮肤干燥症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基于前期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即非小细胞肺癌EGFRIs相关皮肤干燥症阴虚血燥证患者66例,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予维生素E乳外用联合安慰剂口服,治疗组患者给予维生素E乳外用联...  相似文献   
10.
<正>肺癌是我国乃至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中最主要的病理分型[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可有效延长EGFR阳性NSCLC患者的生存期,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NSCLC维持治疗[2]。长期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肺癌靶向治疗不同阶段可发挥“增效”“减毒”双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