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aspase 8与p-Akt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尖锐湿疣30例、宫颈癌20例、正常皮肤(包皮)2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以上组织中Caspase 8及p-Ak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Caspase 8在尖锐湿疣皮损、宫颈癌、正常皮肤中阳性率分别为23.33%、80%、90%.Caspase 8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P<0.01)和宫颈癌组织(P<0.001).p-Akt在尖锐湿疣皮损、宫颈癌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95%、90%.p-Akt在尖锐湿疣皮损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低于宫颈癌组织(P<0.001).在尖锐湿疣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 8与p-Akt的表达无相关性.在宫颈癌中,Caspase 8与p-Akt的表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69,P<0.05).结论 Caspase 8的凋亡启动受抑制及p-Akt的抗凋亡作用可能参与了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的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例患者,A组46例,B组22例,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例(95.65%)和21例(95.45%),早产分别有2例(4.35%)和1例(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例(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的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对照组四环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结果:治疗8、1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初发CA皮损、30例复发CA皮损和20例正常人皮肤(包皮)中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初发CA皮损和复发CA皮损中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01),且集中分布于基底层和棘层细胞.TLR4、TLR9和DC-SIGN三者在初发CA皮损和复发CA皮损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均P>0.05).TLR4、TLR9与DC-SIG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关系.结论 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增强可能在CA的发病和复发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万乃洛韦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 mg,每日2次,连服10天,治疗期间同时予氦氖激光照射患处疼痛波及的区域,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 mg,每日2次,连服10天。结果:治疗组止痛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止疱、结痂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万乃洛韦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操作简单,起效快,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快速检测和鉴定7种常见的念珠菌。方法 对7种常见致病性念珠菌标准株的rDNA 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分单种和混合两种方式分别进行DHPLC分析。结果 两种方式鉴定的7种念珠菌均能产生特异性峰形图谱;整个鉴定过程约7小时。结论 PCR-DHPLC方法检测和鉴定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具有快速、简便、特异和高通量的特点,并且能同时检测混合标本中不同的致病菌株,可为临床诊断深部念珠菌感染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DC-SIGN是一类表达在树突细胞上的C型凝集素受体,能识别和捕获多种糖基化抗原,与不同的糖基化配体及病原体作用可能参与不同的免疫调控.DC-SIGN为广谱的病原受体,与病毒、细菌及真菌等病原体相关,并参与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的过程,在皮肤科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DC-SIGN主要分布于外周组织不成熟DC以及淋巴组织成熟DC,最近发现亦表达于角质形成细胞、Schwann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增值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清瘀滋阴散在SL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清瘀滋阴散治疗组(72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患者(32例)血清APRIL的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清瘀滋阴散及激素治疗后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部分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清瘀滋阴散治疗组的血清水平较激素治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清瘀滋阴散可通过增强SLE患者整体机能,降低患者血清APRIL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 女,73岁。因四肢红肿伴疼痛半月,加重3天拟“皮肤感染”入院。起病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踝关节及腕关节同时出现红肿,伴有轻度压痛,无活动障碍,在外院就诊,经连续口服中药治疗(诊断及具体药物均不详)十余天,红肿无明显消退,范围逐渐扩大,向双侧足背及手背蔓延,人院前三天红肿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汗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梅花针叩刺治疗组,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行经的皮肤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叩刺强度视病情而定,病程短,病情轻的叩至皮肤潮红微出血为度;病程长,病情重的重叩皮肤出血为度。叩刺一周三次,4周为1疗程,两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天,七叶神安片1粒,3次/天,同时依照皮疹情况局部分别予外用1%酚炉甘石洗剂、0.5%醋酸铝溶液湿敷或去炎松尿素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止疱(即水疱停止新出)、脱屑、瘙痒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汗疱疹起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同时避免了使用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