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因突发会阴部肿痛伴发热3 d,于2005-12-19入院.查体:T 39.3 ℃,P、R和BP均正常,意识清,心、肺及腹检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血尿患者行5-ALA诱导荧光膀胱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以5-ALA膀胱灌注,2h后采用D-light光源系统进行膀胱镜检,对荧光阳性区域及白光下肉眼可见异常但荧光阴性区域进行活检,活检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31例患者中有4例荧光阴性且普通光肉眼观阴性者未活检。余27例患者共取活检96处,其中荧光阳性区域取活检89处(包括普通光肉眼观阴性区域35处),切缘取活检7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尿路上皮癌65处,阳性率为73.03%(65/89),非肿瘤性病变24例,假阳性率为27%(24/89),切缘活检7处为阴性。荧光下阳性而白光下阴性的肿瘤位点11处,切缘活检7处均为阴性。结论:5-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诊断对膀胱肿瘤有较高价值,能发现早期肿瘤,同时进行电切将更彻底。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疗效观察(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2年 1月~ 2 0 0 1年 5月 ,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TURBt) ,术后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塞替派的方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35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32~ 80岁 ,平均年龄 5 3.6岁。有无痛性肉眼血尿 2 9例 ,其中伴血凝块3例 ;镜检血尿 4例 ;无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者 2例。病程 4d~ 2年。单发肿瘤 1 6例 ( 4 5 .7% ) ,多发 1 9例 ( 5 4 .3% ) ,最多达 6处。膀胱肿瘤位于左侧壁 1 5例 ,右侧壁 6例 ,底部 5例 ,颈部 4例 ,前壁 3例 ,顶部 2例。肿瘤明显有蒂 1 2例 ,瘤体直径 …  相似文献   
4.
两种大鼠膀胱测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大鼠在乌拉坦麻醉下经尿道置管膀胱测压与清醒状态经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管测压的尿动力学指标差异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15只成年雌性SD大鼠在不同剂量乌拉坦麻醉后经尿道置管测压,15d后行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管,术后第3~8天及第14天分别行清醒膀胱灌注测压.比较膀胱容量,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排尿压及排尿效率的差异.结果 乌拉坦麻醉尿道置管测压时,按0.8g/kg体重腹腔注射后麻醉程度浅,无法插管.而按1.2g/kg体重腹腔注射后,对排尿反射影响较大.按1.0g/kg体重腹腔注射较为合适.而耻骨上膀胱造瘘测压时,术后第8天以后膀胱容量较为稳定.两者相比,清醒状态膀胱造瘘置管测压时膀胱容量较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测压明显增大,分别为2.264±0.44mL及1.45±0.41mL (P<0.05);最大排尿压明显降低,分别为26.15±6.71cmH<,2>O及44.32±4.93cmH<,2>O (P<0.05);排尿效率明显增大,分别为(96.73±3.81)%及(80.44±4.12)% (P<0.05).结论两种大鼠膀胱测压方法测得指标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氨酚氢可酮口服溶液中主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重酒石酸氢可酮)和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含量。方法:采用 Zorbax SB-C_(18)柱(4.6 mm×250 mm,5 μm);以0.025 mol·L~(-1)乙酸胺溶液(用冰醋酸调 pH 至4.0)-乙腈(19:81)为流动相 A,0.025 mol·L~(-1)乙酸胺溶液(用冰醋酸调 pH 至4.0)-乙腈(75:25)为流动相 B 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 nm(对乙酰氨基酚)、214 nm(重酒石酸氢可酮)和257 nm(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结果:对乙酰氨基酚、重酒石酸氢可酮、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3.4~1668,2.272~28.40,7.278~90.97,0.7960~9.950μg·mL~(-1);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6%,103.7%,100.2%,103.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氨酚氢可酮口服溶液中4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分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夹心法,检测43例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和20例正常人血清、尿液的IL-10水平。结果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尿液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尿液IL-10水平接近,而患者尿液IL-10水平明显高于同期血清IL-10水平(P〈0.05);膀胱肿瘤肌层浸润组患者尿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P〈0.05);膀胱肿瘤复发组尿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尿液IL-10水平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较血清IL一10水平敏感而稳定。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微波照射加低压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例何光俊1苏元华2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附院1(430080)武钢第一职工医院泌尿外科2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过去治疗以开放性手术为主。自1995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经尿道微波照射加低...  相似文献   
9.
患者,49岁,因“会阴部外伤后发现右侧睾丸肿大7周余”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既往体健.伤后在当地医院查阴囊彩超提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并实质回声不均,考虑睾丸挫伤.7周后因肿块无变化,复查睾丸彩超和 MRI均提示右侧睾丸明显肿大,内多发实质低回声灶,考虑睾丸挫伤可能,肿瘤待排.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结果均正常.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破溃,右侧睾丸肿大,大小约7 cm ×5 cm,质韧,无触痛,表面无结节,右侧附睾未及异常,左侧睾丸附睾均未及异常.透光试验阴性.尿道外口无红肿及分泌物,腹股沟淋巴结未及肿大.入院诊断:右侧睾丸肿物:睾丸血肿?睾丸肿瘤?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影像学检查,CT提示腹盆腔未见积液及肿大淋巴结,右侧睾丸附睾肿大伴右侧鞘膜腔积液,右侧精索增粗迂曲,考虑睾丸附睾区占位性病变(图1).胸腹部 X 线片未见异常.此病例提交湖北省泌尿外科疑难疾病会诊中心会诊,会诊诊断:右侧睾丸肿瘤?建议行右侧睾丸切除术.于8月31日行右侧睾丸探查+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侧睾丸呈灰褐色,大小7 cm ×5 cm,表面光滑,白膜完整,质韧.切除后剖开见睾丸内实质性占位,大小约3.0 cm×2.5 cm,边界清晰,切面均匀呈分叶状,灰黄色(图2).术后病检:镜下见大量一致的瘤细胞弥散分布,其内见少量残存的曲细精管;免疫组化结果:CD20(+),CD79α(+),CD3(散在+),CD43(+/-),CD10(+), bcl-2(+),mum-1(+),bcl-6(-),CD117(-),PLAP(-), Ki-67 LI >80%(图3、4).病理检查诊断为(右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9月24日行PET/CT示(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全身未见肿瘤病灶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本刊在2014年第2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孤立肾肾盂癌诊疗方案"的诊疗征询,该患者既往因左侧肾盂癌曾行左肾、输尿管全切术,右侧孤立肾3年后发生肾盂癌。因该患者左肾已切除,右肾盂癌行输尿管镜钬激光无法根治性切除,以后肿瘤可能会复发或转移,若行右肾、输尿管全切术,术后患者则需行长期透析治疗,鉴于此,故在本刊征询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该文刊出后得到了许多同仁的回复,现将部分诊疗建议刊载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