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89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刚呼吸机。同时回顾性分析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损伤平面颈4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用呼吸机方面。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本组126例患者经限制水摄入量和适量的补钠治疗。低钠症状3周内改善。24例因感染发热,水摄入量限制不严格,恢复缓慢。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用呼吸机有关。限制水摄入量和适当补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在卵巢切除后鼠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4只,实验组32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32只,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以Prodigy骨密度仪作大鼠腰椎骨密度值(BMD)测定;同时分别摘取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别取两组大鼠L4~L5椎间盘,取匀浆液测定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大鼠腰椎BMD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子宫明显萎缩;椎间盘NO含量实验组为(13.195±0.045)nmol/mg Pr,对照组为(10.399±0.036)nmol/mg Pr;术后3个月实验组大鼠椎间盘NOS含量实验组为(3.487±0.024)U/mg Pr,对照组为(2.766±0.021)U/mg Pr.两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和NOS在卵巢切除鼠椎间盘的退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一体化链式急救措施结合Orem自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DM)伴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情况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DM合并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链式急救措施结合Orem自理干预模式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比较两组入组时、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的空腹血糖水平。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入组后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GQOLI-74评分量表、SAS/SDS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评估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及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的血糖水平为(6.74±0.61)、(6.32±0.5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8±0.55)、(7.11±0.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满意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3.3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GQOLI-74评分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分别为(74.59±6.17)、(77.84±6.18)、(70.29±5.02)、(77.34±7.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5±5.75)、(69.43±6.05)、(66.12±4.95)、(70.93±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为(34.28±5.03)、(35.58±5.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4±5.65)、(44.73±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
AIM: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bocavernous reflex(BTR),patellar reflex(PTR) and rehabilitation during acute stage of cervical spinal injury.METHODS:73 cases of a class frankel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BTR and PTR and recorded the time of the two reflexes,then follow-up after 6 months to monitor recovery situation.RESULTS:There were 28 cases of positive BCR within the first 72h(38%),7 cases of improved conditions(25%);there were 13 cases of PTR positive(17%),13 casses of improved status(100%).CONCLUSION:BCR and PTR are the sign of improved status and better rehabilitation during the acute stage.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系统康复治疗对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LDD)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8例行PLDD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A组为术后未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病例共68例;B组为术后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病例共13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对术后腰(腿)痛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程度明显减轻,术后2年B组的腰(腿)痛和疗效都比A组好,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lt;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提高PLDD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系统康复治疗对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LDD)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8例行PLDD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A组为术后未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病例共68例;B组为术后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病例共13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对术后腰(腿)痛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程度明显减轻,术后2年B组的腰(腿)痛和疗效都比A组好,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提高PLDD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左踝渐增性肿物13年入院。患者13年前不慎扭伤左踝后出现疼痛,疼痛缓解后在左外踝前下方开始出现一指甲大小质软肿物,之后肿物渐增大,质地渐变硬,肿物增大后向周围弥漫扩散,质地也是由软变硬,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CT(Micro-CT)定量研究APP/PS1转基因鼠(老年痴呆鼠模型)胫骨近端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3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鼠(n=6)和野生型小鼠(n=6)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于12月龄时处死,取其胫骨,应用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及骨密度分析.结果 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5);Micro-CT扫描图像显示APP/PS1转基因小鼠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皮质厚度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结论 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APP/PS1转基因组小鼠更易患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跟外侧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剖观察跟骨外侧皮肤的血供,了解跟外侧动脉的影响.方法 人体下肢常规防腐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标本解剖观察跟骨外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 跟外侧动脉在外踝尖上方12~34mm处来自腓动脉发出,向后下方迂曲走形,在跟骨结节水平距跟腱前缘距离6~15mm,转而向下方,与足底垂直走形,在足后跟转而向前,通向第五跖骨基底.跟外侧动脉在外踝尖后下方和下方沿跟骨外侧壁迂曲行进,发出分支支配跟外侧皮肤血运,到第V跖骨基底附近与跗外侧动脉形成血管网.结论 跟外侧动脉在跟骨外侧位置恒定,主干清晰,是支配跟骨外侧皮肤血运的主要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