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增大,心、肺、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学生。因反复发作性奔跑2年,加重2个月于2006年8月23日来门诊治疗。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恐惧不安,双眼发直,破门奔跑约20~30m,继而高声叹息数次而终止,发作期间患者可躲避障碍物和危险环境。后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约0.5min可缓解。发作过后患者无不适自述。起初10~20天发作一次,近2个月来每日发作5~7次。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原因是输卵管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之间。随着女性生殖道感染人数及人工流产手术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占继发性不孕症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4.
D细胞(Double Cell)是一群具有T细胞和B细胞双重表面标志的淋巴细胞,尽管对其来源、本质和功能目前尚无一致结论,但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注意。已知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的PBL中可出现高百分率的D细胞,而在急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毛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中,也均发现有少数病例,其瘤细胞有相当高百分率的D细胞。  相似文献   
5.
补肾健脾法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为终身难治性疾病,特别是其伴随的血脂代谢紊乱,血黏度升高,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期望寿命缩短,并成为全身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化学类降糖药对此无明显作用,加用降脂、抗凝类药疗效多不巩固,且停药后反跳明显,长期服用对肝肾损伤较大。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温和持久、可延缓并发症发生等优点,适于对糖尿病的长期控制。笔者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主因左下肢腘窝密集丘疹30余年,于2013年10月就诊。患者于幼年时发病,开始为单个黑色毛囊性丘疹,后皮损逐渐增多,近半年来发展迅速,表现为局限于腘窝处密集的黑色丘疹,大小均匀一致,皮损可以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物质,伴  相似文献   
7.
对以眼睑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后脑梗死虽不常见,却是患者术后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现将我院近5年来此类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补肾健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等改变.结果:补肾健脾方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结论:补肾健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宗辉  黄军华  刘俊峰  赵要顺 《疑难病杂志》2009,8(9):520-521,F0003
目的建立简便的体外扩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DC相对特异性表面分子CD11c(78.5%)、MHC-Ⅱ(92.7%)及CD86(87.2%),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小鼠脾脏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