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剂量顺序性酮康唑治疗顽固性痤疮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栩  黄桂琴 《上海医学》2000,23(3):179-180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常规应用抗痤疮杆菌治疗,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甲硝唑类药物,大部分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少数患者经上述足够的抗菌治疗后仍出现痤疮皮损,不能控制病情。对这些患者,我们应用小剂量顺序性的酮康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在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7例均为痤疮专科门诊患者,经多种抗菌素正规治疗无效。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19~34岁;病程2~15年。16例皮疹表现为炎症性皮损(丘疹、脓疱及疼痛性的结节囊肿)和非炎症性皮损(粉刺及无痛性的结节囊肿);1例仅表现为炎症性皮损。皮损严重度记录分额部…  相似文献   
3.
报告2例播散性隐球菌病。除系统累及表现外,皮损为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组织液、血液及脑脊液检查找到隐球菌,皮损和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孢子。提示当发热性疾病伴传染性软疣样皮损时,应警惕隐球菌感染。避免误诊和延误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可疑病例做真菌检查。  相似文献   
4.
头皮屑的定义以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在组织病理学上 ,头皮屑呈亚急性炎症过程 ;临床观察到的却是非炎症状态。表皮动力学研究发现 ,头皮的角质层细胞是相互黏着后共同脱落的 ,当直径大于 0 2mm时则肉眼可见 ,称为“头皮屑”。马拉色菌与头皮屑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且可能与免疫有关。另外 ,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和头皮屑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伴发心血管疾病者明显增多,为探讨其机制,对82例银屑病患者作血脂检测,33例作TXB2、6-酮-PGF1α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研究。结果部分患者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XB2和6-酮-PGF1α也均增高,尤以TXB2为著,血小板聚集功能也明显增高。这些变化与病情活动、皮损范围及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有同样的变化,提示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根据这些变化对银屑病的发病以及易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银屑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者明显增多,为探讨其机理,对100例作血脂检测,发现TC、TG和β LP均明显增高。32例作TXB2和6 酮 PGF1α检测,前者为正常人的2.5倍,后者为1.8倍。75例作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也明显增高。提示高脂血症、TXB2和6 酮 PGF1α增高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是银屑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面部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 1例面部角化棘皮瘤恶变的住院患者。重点对角化棘皮瘤和鳞状细胞癌是两个独立的疾病 ,还是同一个疾病谱不同阶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308nm单频准分子光局部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频准分子光局部照射治疗35例寻常性银屑病和15例掌跖银屑病患者皮损,每周照射1次或2次,每2周评估疗效1次,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16次照射,有效率达70%,慢性斑块型疗效较好。15例掌跖银屑病患者经25次照射,有效率为53.3%。单频准分子光局部照射主要不良反应为瘙痒,局部出现红斑,偶有水疱。结论:308nm单频准分子光局部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见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群,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在不同病期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显著差异,且有功能的改变。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和PASI评分的下降,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上升,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增强。调节性T细胞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