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成人胶样粟丘疹,并描述皮肤镜特点。患者女,51岁。双侧颧部淡黄色丘疹4年余,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胶样粟丘疹。皮肤镜下可见棕黄色无结构团块被白色条纹分隔,呈橘瓣横截面样改变;团块间隔及周围有分枝样血管。进一步对皮肤镜下呈无结构团块的三种疾病(胶样粟丘疹、汗管瘤及皮脂腺腺瘤)的皮肤镜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其团块形状及血管分布等有所不同。皮肤镜检查在胶样粟丘疹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7岁,左侧躯干及上下肢弥漫性红色斑片30余年,无不适。皮肤科情况:左侧躯干及上下肢可见泛发不规则红色斑片,右腰背部可见小面积受累,边界清楚,压之退色,其间可见不规则片状正常皮肤。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内可见扩张的管腔,腔内充满红细胞,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部分内皮细胞肿胀。诊断:匍行性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掌跖角化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以掌跖皮肤角化过度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本文报道四代12个患病家系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临床多见,程度轻重不等,尤其是面部脂溢性皮炎可以同时和痤疮等伴发,该病呈慢性病程,迁延难治,目前主要以口服药及外用药物为主。我科于2012年至2014年3月应用强脉冲光(intense plused light,IPL)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1岁。因背部、上肢、指端皮肤变硬、结痂、萎缩伴疼痛5年于2015年1月就诊。2009年6月起患者自觉肩背部、上肢出现多发性片状水肿性斑块,皮肤较硬,轻度萎缩,后在上述部位间断出现水疱、大疱,疱壁较厚,周围有轻度红肿,水疱很快破溃干涸,形成较厚的黑色痂皮,部分形成深在性溃疡,自觉疼痛剧烈,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不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阴道念珠菌病(VVC)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感染现状。方法对病人阴道及尿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培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从7955名就诊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163株,检出率为16.27%。三年间的总检出率念珠菌为10.25%,沙眼衣原体为15.45%,解脲支原体为31.56%,人型支原体为3.32%。沙眼衣原体各年度检出率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很多是混合感染,对可能出现的感染同时检测病原菌,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内侵袭性泌尿系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2010年可疑泌尿系统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尿液进行培养鉴定,分析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情况,同时对60例病例完整的泌尿道IFI患者和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年共检测出240例尿液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最多,占35.4%,科室分布以内分泌科发病率最高,占22.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原菌检出时间和体温是发生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内泌尿系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著。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发现泌尿系真菌感染,早期干预,以减少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毛囊角化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其合并并发症或者肿瘤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毛囊角化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泛发型环状肉芽肿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临床表现为泛发丘疹,部分呈环状排列,皮肤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浅层栅栏状肉芽肿形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肺神经内分泌癌约占肺肿瘤的25%,是来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肺肿瘤,其恶性程度不等,预后差异大。在病理上,肺神经内分泌癌分为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巨细胞癌5型,其中巨细胞癌较为罕见。近年来,人们对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