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EE)T细胞内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1(STATI)表达和对STATI DNA结合活性的作用.方法 6例重症SLE患者进入本研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电泳迁移率实验分别检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SLE T细胞内磷酸化STATI的表达和对STATIDNA结合活性的作用.结果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72 h,磷酸化STATI的表达大约被降低30%.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降低SLE T细胞内STATI的DNA结合活性和表达量.冲击治疗72 h后,STATI的DNA结合活性被抑制约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8,P<0.05).结论 抑制磷酸化STATI表达和STATIDNA结合活性是甲泼尼龙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NF-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2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以及12名正常皮肤组织中PPAR-γ、NF-κB的表达。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738±0.06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69±0.048和非皮损组的0.802±0.026(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937±0.03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35±0.015和非皮损组的0.796±0.068(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和NF-κB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表达减弱、NF-κB表达增强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又被称为间质胶原酶1)蛋白的分泌合成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Northem杂交技术检测了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和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浓度为(151.02±27.70)pg/mL;加入10^-9M和10^-6M含地塞米松培养基24小时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浓度分别为(121.27±45.57)pg/mL(P〈0.05)和(101.78±35.82)pg/mL(P〈0.01)。加入地塞米松24小时后,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经密度扫描定量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大约36%和53%。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在抗瘢痕疙瘩纤维化作用中,尤其是纤维化形成后,疗效欠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性病门诊分离的98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酵母样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7.8%和88.7%,完全符合率是95.9%。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3.7%和84.7%,完全符合率是95.9%。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方案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人体血清中不同过敏原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9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结果 结果 表明,慢件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总的阳性率达98.95%.其中特异性IgE阳性率为92.63%,以螨类和屋尘为主;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8.95%,以牛奶、鸡蛋、虾、蟹为主.结论 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及患者的过敏状态.指导医生诊断与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的表达和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和表达量。方法:4例硬皮病患者和4例正常人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磷酸化Smad3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了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在核蛋白中Smad3的DNA结合活性,并对其进行了密度扫描和定量分析。结果: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的表达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全细胞裂解液中呈高表达,所有正常人对照为阴性。在培养硬皮病成纤维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是显著增高的;经密度扫描,是正常人对照的21倍;培养正常人成纤维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mad3的DNA结合活性仅略高于本底颜色。结论:磷酸化转录因子Smad3高表达和Smad3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提示转录因子Smad3在硬皮病纤维化的病理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临床及实验室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霉素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治愈率72.37%,总有效率93.42%。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角化不良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中胚层和外胚层,约80%以上的患者发生骨髓衰竭,并于早期死亡。报告2例患者,1例为22岁男孩,另1例为16岁女孩,均具有网状色素沉着伴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甲营养不良、黏膜白斑等典型临床表现。男性患者伴有血液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