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肝的防治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现有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附试验(ELISA法),但它一般是多样本操作,并且操作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Au-ICA)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达到快速、简便、准确、早期诊断之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抗病毒门诊就诊并愿意接受抗HCV治疗的HIV/HCV共感染者,用DAAs加或不利巴韦林治疗12或24周,并随访观察到疗程结束后24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情况、抗病毒治疗前CD4计数、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治疗前HCVRNA、肝功能、血常规,有无肝硬化及HAART(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方案及DAAs方案。观察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的HCVRNA。结果 86例完成治疗及随访,总体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9.5%(77/86)。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3a型、1b型、其他型(6n、2a、不确定型)患者SVR24分别为80.6%(29/36)、100%(16/16)、100%(20/20)、75%(6/8)。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B=2.187,OR=8.907)、治疗前HCVRNA≥5×106IU/m L(B=1.954,OR=7.054)、...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分析微信用户的使用行为模式,认识手机网络用户的心理行为特征。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使用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测人群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本科毕业生占44.9%,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30.7%,博士学历者为8.3%,其中女性(63.4%)略多于男性(36.6%)。大多数受测者的微信联系人包括:同学(94.18%)、朋友(94.18%)、亲戚(78.12%)。以真实姓名作为昵称的人数为115名(31.9%),以个人真实照片作为头像的人数为180名(49.9%)。以人口学变量和微信使用特征对用户使用行为进行回归发现,与单身用户相比,已婚用户更不易于与陌生人发生网聚(OR=0.28,P=0.057),同时,用户使用强度越高,越倾向于使用真实照片作为个人微信头像(OR=1.62,P=0.001)。结论:微信使用者整体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用户主要的微信社交网络是以手机联系人、QQ好友为基础的"熟人网络",其中常用联系人仅为15人,为所有联系人数量的13.4%,反映出用户与联系人之间小范围互动的"强关系链"特点。  相似文献   
4.
42例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数字化舌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字化舌象特征。方法采集8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字化中医舌象数据,测定上述患者同次空腹血脂指标(胆固醇、三酰甘油),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42例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苔腐腻指数高于血脂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5);其中单纯三酰甘油增高者的剥苔指数,单纯胆固醇增高者的点刺指数、润燥指数和剥苔指数较血脂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表现出脾虚痰聚、胃阴不足等舌象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抗病毒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对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确诊的HIV感染患者54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并进行抗病毒治疗,随诊观察半年,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的睡眠质量,分析治疗前血浆病毒载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睡眠质量对免疫学和病毒学应答的影响。结果 4例失访,50例完成随访。完成随访的50例患者中,抗病毒治疗(ART)前、ART 3个月、ART 6个月分别有30例(占60%)、21例(占42%)、19例(占38%)患者存在睡眠问题。ART 3月、ART 6个月睡眠质量指数与ART前相比显著下降(P 0.05)。基线HIV病毒载量 1.0×105拷贝/ml的患者的PSQI评分(10.67±4.50分)显著高于基线HIV病毒载量≤1.0×10~5的患者(6.53±3.93)(t=2.747,P=0.009),在病毒载量 1.0×10~5拷贝/ml的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达88.9%。睡眠质量指数 5分组与≤5分组相比,ART6个月后免疫学及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差异。结论 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病毒载量 1.0×10~5拷贝/ml的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后睡眠障碍的比例减少。应该重点关注治疗前HIV病毒载量较高患者的睡眠问题,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及关怀。  相似文献   
6.
肌少症(Sarcopenia)是老龄化进程中以骨骼肌质量及其力量下降为特征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可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加老年人残疾发生率和疾病死亡率。营养素缺乏及其导致的肌蛋白合成减少、肌肉组织的特殊变化等都是肌少症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探讨营养干预对老年性肌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各院校及各专业教学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评价脱节、教学碎片化及缺乏成熟的教学路线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研判各专业教学目标,分析混合式教学路线,提出兼具科学性、实践性的专业教考体系,使整个教学过程系统化,做到教考平行,挖掘教学潜能,将混合式教学落到实处,既提升教学普适性,又强调专业特殊性。在教学中积极落实,并不断优化,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考体系,应成为寄生虫学教学改进及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使用含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方案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reatment,ART)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7月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复诊领药的患者90例,给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部分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收集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抗病毒治疗时间、使用含TDF方案的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90例使用含TDF方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骨量减少占40.0%,骨质疏松占31.1%。其中,13例25羟维生素D检测的患者,30.8%为25羟维生素D缺乏,61.5%为25羟维生素D不足。年龄≥50岁组患者91.8%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显著高于年龄小于50岁组(46.3%)(P 0.001)。男性患者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43例(79.6%),显著高于女性患者(58.3%)(P=0.029)。年龄≥50岁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1.005,P 0.001),女性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OR=0.172,P=0.006)。结论使用含TDF方案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骨密度降低的发生率高,25羟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发生率高,需要定期监测,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男性患者是主要筛查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IV/AIDS抗病毒治疗期间焦虑、抑郁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时机及重点人群。方法对54例新入组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进行观察研究,选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的评分(P 0.001),家庭支持是焦虑的保护因素,家庭支持和月收入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家庭支持有利于避免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新入组的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诊断,有助于对PTSD的早期识别和治疗。目前临床上PTSD的评估量表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筛查量表和诊断量表两类,不同量表的编制原理和使用方法不尽相同。本研究就常用评估量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