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通过Ualcan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RPK1 mRNA在肝细胞癌(LIHC)与正常样本、配对癌旁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与生存时间、临床分期、病理分期、TP53变异、人种、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用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验证SRPK1蛋白在LIHC组织及正常对照间的表达差异。构建SRPK1过表达及抑表达的HepG2细胞,并根据SRPK1表达差异分为SRPK1组及对照的Vector组,shRNA组及对照的Scramble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株SRPK1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MT分子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差异。核浆蛋白分离比较细胞β-catenin入核程度的变化。GEPIA2数据库分析在LIHC组织中SRPK1与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Twist、MYC、MMP9的相关性,Real-time PCR验证SRPK1对Twist、MYC、MMP 9表达的影响。结果 SRPK1表达在LIH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配对癌旁样本(P<0.05),随疾病分期及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高表达SRPK1组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组(P=0.035),LIHC患者TP53突变组SRPK1表达高于非突变组(P<0.05),在不同种族、性别、年龄、体重间无差别(P>0.05)。SRPK1过表达HepG2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增加(P<0.05);抑表达细胞E-cadherin增加,Vimentin下降(P<0.05)。SRPK1在LIHC组织中分别与Twist、MYC、MMP9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SRPK1过表达细胞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增加(P<0.05),Twist、MYC、MMP9表达增加(P<0.05);反之,抑表达细胞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下降(P<0.05),Twist、MYC、MMP9表达减少(P<0.05)。结论 SRPK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epG2细胞EMT活化  相似文献   
2.
Clinical Rheumatology - The publisher regrets that the two sections under the Results omitted inadvertently on the original published version of the above article.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鞘脂作为一类参与机体结构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生物活性脂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和病变血管中水平异常,某些神经鞘脂分子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综述神经鞘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寻找新的思路和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鉴别单发肝细胞癌(HCC)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2个医疗机构共152例单发HCC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并记录GPC3表达水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06例病人资料作为训练集(GPC3阳性83例、阴性23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46例病人资料作为验证集(GPC3阳性35例、阴性11例)。对所有病人术前1个月内增强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在训练集中,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得到最优子集,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GPC3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资料[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等]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GPC3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获得的临床信息及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及联合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列线图对GPC3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列线图间的诊断效能,并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价值。使用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AFP、CA199、Radscore是GPC3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8.503、1.090、13 300.044,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列线图对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良好。训练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918)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842)和临床列线图(0.787)(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最高,而临床列线图的特异度最高;验证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896)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726)和临床列线图(0.803)(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处于16%~86%时,联合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列线图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结论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术前鉴别单发HCC GPC3阳性和阴性表达,联合列线图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新型脂肪因子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探讨影响T2DM患者发生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93例明确诊断为T2DM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根据 LVMI 将患者分为 T2DM合并LVH 组(病例组,n=45)与T2DM不合并 LVH 组(对照组,n=48),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生物化学指标、血清vaspin和visfatin等指标。分析vaspin和visfatin在T2DM中表达情况与 LVH 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病例组的visfatin和vaspin浓度升高[(4.57±2.74)ng/mL vs (3.35±2.05)ng/mL,(417.40±230.71)pg/mL vs (328.07±218.99)pg/mL,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isfatin、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是T2DM合并 LVH 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对visfatin与糖脂代谢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T2DM人群中visfatin浓度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T2DM患者中,随着 LVMI的增加,血清visfatin浓度增加。Visfatin可能参与了T2DM发生LVH的病理过程,并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Visfatin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 LVH 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罗斌  黄思聪  马俊昌  许树柴  刘军  潘建科 《新中医》2021,53(21):115-120
目的:探讨新型外固定护具的治疗优势及有限元研究。方法:利用肩关节三维CT 扫描的原始图像,使用Mimics19.0、Geomagic Studio2017 及Solid Works2017 等软件,通过蒙版、网格划分、修饰等步骤,分别建立肩关节及锁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新型外固定护具及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治疗锁骨骨折的力学作用特点,给予属性赋值、约束边界及力学加载,经过ANSYS19.0 有限元运算后对比2 种治疗方式的最大应力及位移。结果:新型外固定护具对肩关节整体、锁骨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0.156 0 Mpa、7.775 9 Mpa,大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固定的4.028 8 Mpa、3.172 8 Mpa;新型外固定护具下锁骨的最大位移为0.105 640 mm,大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的0.040 052 mm。结论:新型外固定护具综合作用力更大,复位固定骨折端的能力优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IDEAL-IQ序列脂肪分量图精准定量腹部脂肪体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行IDEAL-IQ序列检查82例患者的腰围、体重,序列所得脂肪分量像利用AW4.6后处理工作站Reformat功能处理,半自动提取患者L2、L3椎体水平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二者相加得出相应层面腹部脂肪体积。 结果82例患者年龄(40.4±10.9)岁,体重(74.9±9.5)kg,腰围(92.9±8.9)cm。L2椎体水平内脏脂肪体积(555.33±177.38)cm3、皮下脂肪体积(497.59±207.53)cm3、腹部脂肪体积(1052.91±305.81)cm3。L3椎体水平内脏脂肪体积(552.50±184.39)cm3、皮下脂肪体积(564.01±213.65)cm3、腹部脂肪体积(1086.51±330.24)cm3。L2、L3椎体水平腹部脂肪体积与体重中等相关(r=0.629,0.671,P<0.01)。L2、L3椎体水平腹部脂肪体积与腰围相关性较高(r=0.771,0.805,P<0.01)。 结论IDEAL-IQ序列快捷、准确、无创、安全,辅以后处理功能,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精准定量体内脂肪含量的技术,有望替代传统CT扫描成为临床对于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更佳的观察、随访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无痛人流术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正常人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和其他观察项目评定结果.结果:在术后疼痛、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可接受性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两者的差异.结论:丙泊酚作为人工流产手术镇痛药,安全、可靠,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唐方  宋巧梅  谢肄聪  王峥 《天津医药》2001,29(5):297-299
目的:观察中药人参养荣汤对老龄鼠小肠粘膜纹状缘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R系70周龄雌性小鼠分为老龄对照与人参养荣汤用药组,每组20只,灌胃4周,取空肠组织进行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肽酶(LAP),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染色,利用图象处理系统测量ALP、LAP、ATPase养 色面积,计算消化酶活性率。采用冰冻蚀法复制微绒毛膜膜内粒子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二糖类分解酶活性部位的变化。通过计测微绒毛及表面糖衣吸附feritin的个数、微绒毛糖衣层钌红电子染色,观察糖衣吸附功能及荷电位,结果:人参养荣汤用药组可显著提高ALP、LAP,ATPase活性率。结论:人参养荣汤能促进二糖酶合成,并显著提高糖衣吸附蛋白能力和增强糖锁阴性荷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