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早期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NMRI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 2 3天起 ,连续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的抑制剂氨基胍(Am inoguanidine,AMG)处理小鼠 ,同时设未经抑制的对照组 ,分别在感染后第 38、4 5天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 -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并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 ,分析肝脏中 、 型胶原的动态变化 ;化学显色法检测肝脏匀浆中能间接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羟脯氨酸的浓度。结果 感染后 38d,肝脏中 、 型胶原的增生程度及 、 型胶原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羟脯氨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感染后 4 5 d,肝脏中 型胶原的增生程度和 、 型胶原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MG处理组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高 (P<0 .0 5 )。结论  NO可抑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早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表达并对部分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以成虫总RNA为模板,利用HO—1特异性引物一步法RT—PCR进行体外扩增,检测血吸虫成虫是否有HO-1基因的转录表达;纯化PCR扩增产物,DNA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提取较高纯度的血吸虫成虫总RNA后,RT—PCR扩增得到一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该特异性片段长度为506bp。结论 本研究用RT-PCR的方法证实了HO—1基因在血吸虫体内的转录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血吸虫HO—1基因的全长和基因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血吸虫宿主类固醇、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血吸虫发育的影响,从种系发生学角度分析核受体超家族,并且对最早发现的血吸虫核受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血吸虫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涉及基因转录。血吸虫体内核受体的存在,为开发药靶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作为机体产生的功能多样的小分子自由基气体,在感染性疾病中既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胞毒效应分子对病原体发挥杀灭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炎症反应因子。本综述了NO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疫苗保护性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O诱导的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的细胞毒作用。 方法 用不同剂量NO供体—硝普钠 (SNP)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原代培养细胞 ,8h后用Annexin V FITC标记原代培养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NP能明显诱导日本血吸虫原代培养细胞发生凋亡 ,且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具剂量依赖性 ,3 0 0 μmol/LSNP处理组细胞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 10 0 μmol/LSNP处理组。  结论 NO能诱导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 ,NO对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不同虫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冰冻切片,将含胞蚴、尾蚴的感染性钉螺和含成熟虫卵的小鼠肝脏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成虫、胞蚴、尾蚴以及毛蚴中的iNOS,并观察该酶在各期虫体内的分布;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成虫匀浆中的可溶性蛋白是否具抗iNOS多抗的可溶性蛋白。 结果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特异性黄绿色荧光主要分布于成虫紧贴皮层下组织处、毛蚴的表层和腺体中以及胞蚴和尾蚴的体表;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成虫蛋白中出现1条明显的被抗iNOS抗体识别的特异性反应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210000。 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及不同虫期幼虫均有类iNOS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曼氏血吸虫早在16世纪就传入了巴西,Nectomys squamipes属的几种啮齿动物由于其半水生的习性和很高的曼氏血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作为机体产生的功能多样的小分子自由基气体,在感染性疾病中既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胞毒效应分子对病原体发挥杀灭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炎症反应因子。本文综述了NO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疫苗保护性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动物模型,观察其病变、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方法采用6.3×105个包囊灌胃1次和连续灌胃4次(每次6.3×105个包囊,间隔48h)等两种方法实验感染家兔各5只,定期粪检,第30天解剖检查,取小肠组织切片染色。结果灌胃1次的5只实验兔仅1只被感染,连续灌胃4次的方法使5只实验兔全都被感染。6只被感染的家兔从接种至解剖的30d中,1只持续排囊,1只间歇排囊,4只不排囊。第30天解剖发现阳性兔小肠的0.3~1.8m段有滋养体分布,以0.6m位点密度最高。全部阳性兔胆囊中无滋养体寄生。阳性兔小肠肠腔中有丰富的炎性渗出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和脱落的肠粘膜细胞。病理切片观察到肠粘膜固有层内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小结显著增生,绒毛上皮脱落,粘膜破损。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实验感染家兔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贾第虫病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感染血吸虫小鼠肝脏中一氧化氮合酶动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血吸虫小鼠肝脏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第0,21,28,38和45d分别取其肝脏,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iNOS表达的动态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SP-70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后第21d起能检测到iNOS的表达,感染后第38d达峰值,第45d时表达水平有所下降;HSP-70在未感染小鼠肝脏内有微弱的表达,在感染后21d的肝脏其表达显著增强,38d达峰值,45d后表达下降.结论血吸虫感染可诱导iNOS和HSP-70在肝脏的协同表达,且两者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