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维清  纪萍  王海燕 《河北医学》2001,7(3):206-208
目的:研究同一胃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和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中未发现P21和P53。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 P5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2%和51.2%。表达阳性的P53定位于肿瘤核内,P21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上。P21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P21和P53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及SOX2、VEGF-C、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乳腺癌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Podoplanin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淋巴管密度值(LVD)的表达情况。结果 90例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者SOX2、VEGF-C和LVD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76.92%和61.5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4.00%、48.00%、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05、6.33,P=0.00、0.01、0.01)。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者SOX2、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76.47%,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者(45.45%、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7.46,P=0.00、0.01)。SOX2、VEGF-C阳性者LVD阳性率分别为60.60%和61.29%,高于SOX2、VEGF-C阴性者(33.33%、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5.07,P=0.02、0.02)。SOX2阳性者VEGF-C阳性率为75.76%,高于SOX2阴性者(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结论 SOX2、VEGF-C、LVD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且三者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OX2在肿瘤中可能通过促进VEGF-C分泌诱导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正声门下狭窄(subglottic stenosis,SGS)是新生儿期少见但较为难治且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的病变之一,是引起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的原因。随着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反复气管插管后获得性声门下狭窄(acquired subglottic stenosis,ASGS)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约1%~8%~([1])。本院2013年10月收治孕31~(+5)周SGS早产儿1例,应用气管导管扩张气道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患儿,男,日龄12 d,呻吟,气促12 d人院。G2P1,孕31~(+5)周,因胎膜早破22 h于当地医院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热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将325例发热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9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异常,对照组246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指标,对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羊水浑浊、分娩方式、性别、Apgar 评分、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症状、尿常规结果、大便常规结果、血培养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胎膜早破、出生时体重、发热时日龄、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感染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发热时日龄≤14 d 、最高体温≥38.5℃、发热持续时间≥3 d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出生时体质量≤2.5 kg 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发热新生儿,当其母亲妊娠期出现胎膜早破,或者发热时日龄≤14 d ,或者最高体温≥38.5℃,或者发热持续时间≥3 d ,或者诊断为细菌感染时,临床应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对新生儿颅内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检测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4)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方法 提取窦房结细胞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应用RT-PCR法检测HCN4的表达,通过琼脂糖凝胶回收PCR产物并构建重组质粒,用梯度稀释的质粒模板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CN4的标准曲线,并检测心脏组织中HCN4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质粒重组子,并建立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在RNA水平检测HCN4通道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重复6次实验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1.0%。心脏组织中窦房结HCN4表达量最高,心室表达量最低。结论 基于SYBR Green荧光染料建立的定量RT-PCR体系敏感性高,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可快速准确地检测HCN4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HIE患儿9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30例.选同期正常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选取的患儿进行VEGF、CK、CK-BB检测,对不同预后(预后正常和预后不良)患儿的VEGF、CK、CK-BB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轻、中、重度组HIE患儿血清VEGF、CK、CK-BB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分别为(141±22)、(217±47)、(232±51)、(92±15) U/L,CK分别为(145±71)、(527±244)、(1342±599)、(122±70) U/L,CK-BB分别为(14.8±1.8)、(20.8±2.7)、(29.8±4.7)、(6.3±1.4) U/L,均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HIE患儿3项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组,而重度组患儿明显高于中度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正常患儿血清VEGF、CK、CK-BB水平分别为(142±23)、(319±193)和(19.5±2.1)U/L,预后不良患儿则分别为(220±43)、(1276±512)和(32 ±5) U/L,预后正常患儿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t=11.085,CK:t=12.267,CK-BB:t=15.663,均P<0.05).结论 VEGF、CK、CK-BB水平检测对对HIE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及白三烯B4(LTB4)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表达。方法:设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对照组(CON组),以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表面EMMPRIN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清LTB4水平。结果:EMMPRIN在UAP组显著高于CON组、SAP组、AMI组,在UAP<1周亚组表达明显。LTB4在AMI组显著高于CON、SAP和UAP组,其AMI<24h亚组增高显著。结论:U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EMMPRIN表达增高,其出现高峰为胸痛1周内;AMI患者血清中LTB4表达上调,高峰为胸痛24h之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经青霉素治疗后随访患儿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5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新生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婴儿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研究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特征,所有患儿均采用青霉素治疗,合并其他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对两组婴儿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随访,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评估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婴儿身高、体重、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随访6个月RPR转阴率为62.2%,12个月转阴率为88.9%,24个月转阴率为95.6%。研究组患儿的身高、体重、DQ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无显著特异性,医生临床诊断时需要提高警惕。经治疗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RPR转阴率逐渐提高,但是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s)4种亚型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青岛市立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经B型超声(B超)证实为胚胎停育而行清宫术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绒毛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 mRNA的表达量;②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蛋白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定量差异。结果:①qRT-PCR结果显示,2组患者绒毛中DNMT1、DNMT3A、DNMT3B和DNMT3L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在2组绒毛滋养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同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NMT3A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绒毛中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DNMT3A蛋白的表达量与DNMT1、DNMT3B和DNMT3L蛋白表达量之间无明显关联(均P>0.05)。结论: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DNMT3A蛋白水平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