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HIV/TB病人),在标化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同期HIV阴性的TB病人作对照,选择16个可能对发生药物性肝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观察条件的HIV/TB病人共369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2.8%(84例);HIV阴性的TB共350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13.1%(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01)。HIV/TB组治疗失败47例,其中与药物性肝炎相关占63.8%。单因素分析HIV/TB病人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为女性、体质量减少、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既往有肝损伤病史、血清蛋白降低、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途径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减少、既往有肝损伤病史、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HIV/TB病人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预后影响大;HIV感染后体质下降和免疫异常是导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际公认的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疗效的指标足CD4+T淋巴细胞数和血浆病毒载量[2].但就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ABO血型抗体之间的关系,国内尚鲜见相关报道.现回顾性分析24例AIDS患者ABO血型鉴定和抗体效价结果,旨在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出现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时间,以便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方法选取1 000例行HAART治疗的AIDS患者,从HAART治疗的基线开始,每3个月采用酶电极法测定1次患者的血乳酸水平,统计发生高乳酸血症患者的例数,并记录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时HAART治疗的持续时间。结果 239例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HAART治疗的持续时间为(46.77±14.67)个月。结论 AIDS患者行HAART治疗的1~3年应对血乳酸水平进行严密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高乳酸血症,尽早调整用药方案,降低高乳酸血症所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红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致病菌,80年代前仅偶见于儿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者。随着艾滋病的流行,有关该菌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成为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菌之一,如诊断、治疗不及时致死率超过50%。本文就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做一综述,以帮助艾滋病防治人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满  黄绍标  李伟新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34-2635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6例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每周抽液二三次。观察胸水吸收时间、并发症、胸穿次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病人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10.35±3.02)d,胸穿次数26次,并发症2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例,病人住院天数(19.88±3.51)d;对照组:胸水吸收时间(23.89±4.01)d,胸穿次数86次,并发症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例,病人住院天数(31.55±7.96)d。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在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不同方式服药依从性教育的效果,为开展艾滋病患者依从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条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12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依从性教育A组、B组共三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教育;A组在与对照组一致的依从性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同伴教育;B组在与对照组一致的依从性教育的基础上,家属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及关爱。随访1年,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A组、B组依从性达到95%以上的百分比分别是82.5%、85%、100%,三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和A组。结论采用医务人员、家庭成员联合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教育方式成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是HIV感染者发生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可能对肺结核的诊断造成干扰。我国HIV感染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呼吸道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目前尚无较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本文分析HIV感染者痰培养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和相关因素,从而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对广西省4个诊疗机构中CD4〈350的HIV感染者进行临床症状、胸片、痰涂片,痰分枝杆菌培养和血液分枝杆菌培养在内的结核筛查。结果 1073例HIV感染者在结核筛查时进行了痰分枝杆菌培养,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87例(8.1%),129例(12.0%)为结核分枝杆菌。在痰培养阳性的标本中,43%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率随着患者CD4水平降低而逐渐升高,在CD4计数〉200/μl、100~200/μl、50~100/μl和〈50/μl的患者组中分别为2.8%、6.4%、7.1%和9.8%。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患者中12.0%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呼吸道定植的患者中8.5%痰涂片结果为抗酸杆菌阳性。与痰培养阴性的患者相比,有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的患者CD4水平较低,除体重下降更多见外,其他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盗汗、乏力等,以及胸片异常表现均未增加。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中痰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在CD4〈200的患者中,需要加强临床观察。在未有进行细菌培养的情况下,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可能造成结核的误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中高度发热、乏力和头面部皮疹多见。B超可见肝脾肿大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CD4T细胞〈50/μl。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延长至16天时,阳性率达94.3%。治疗分为症状期、维持和预防复发治疗,好转出院率分别为81.5%、96.1%和88.0%。结论临床上同时具备中高度发热、中重度乏力、头面部和颈部丘疹性皮疹、浅表肿大淋巴结质中偏硬、B超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进行性血小板降低、ALT升高、CD4〈50个细胞/μl之中的数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可能,应追问该病流行区域居住史和旅行史,并积极作病原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9.
谢志满  杜丽群  黄绍标  韦彩云 《内科》2009,4(4):536-537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结果,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例HIV职业暴露的临床医护人员的暴露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例职业暴露人员中,3例为临床医生,16例为护士,1例检验师。针刺伤暴露15例,黏膜暴露4例,污染的利器划伤皮肤暴露1例。预防服药16例,未进行服药4例,经过连续5次检测,20例职业暴露人员均为HIV抗体阴性。结论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rival therapy,HAART)为主的综合措施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者HI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给HIV/HCV合并感染的孕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为AZT+3TC+EFV或AZT+3TC+NVP,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预防HIV母婴传播。结果 21例婴儿中有8例年满12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13例年满18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现阶段母婴传播率为零。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的孕产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HI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与单纯HIV感染母婴阻断效果相比较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