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海博刀与三角刀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因贲门失弛缓症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POEM治疗的患者,术中使用海博刀者为海博刀组,使用注射针和三角刀者为三角刀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术后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海博刀组25例,三角刀组32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博刀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三角刀组[(55.3±17.7)min比(69.5±9.4)min,P=0.038)];术中平均器械交换次数少于三角刀组[(4.5±1.5)次比(10.7±1.7)次,P=0.000]。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1年的随访中,海博刀组治疗成功率92.0%(23/25),三角刀组96.9%(3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结论 海博刀能显著缩短POEM手术时间,并且获得与三角刀相似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啄木鸟刀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中治疗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3月内镜下使用啄木鸟刀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36例,部分联合热止血钳电凝血管,观察病变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器械更换频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15.0~62.0 min,平均39.8 min,手术成功率100%,术中12例大血管内镜下电凝成功,无出血。所有患者创面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结论 ESD术中应用啄木鸟刀辅助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大血管出血的发生,在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附件。手术器械更换频率降低,减少手术风险,从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通路安全管理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25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126例为研究组(常规管理+静脉通路安全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药物渗出/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工具选择、导管固定、敷料维护的正确情况。结果 研究组围化疗期导管感染、药物渗出/外渗、静脉炎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围化疗期患者的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导管固定正确率、敷料维护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进行静脉通路安全管理,可降低静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炎评价(operative link on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系统及基于肠化的胃炎评价(operative link on gastritis assessment based on intestinal metaplasia,OLGIM)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预测价值,以及可能的其他胃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经内镜结合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的643例患者资料。标准胃镜检查评估有无萎缩及其范围,病理证实并评估萎缩、肠化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上皮内瘤变。采用OLGA及OLGIM系统进行萎缩和肠化分期,比较OLGA和OLGIM低分级与高分级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检出率。结果OLGA高分级患者HGIN检出率(13.89%,10/72)显著高于低分级患者(3.85%,22/571, χ2=13.618,P<0.001);OLGIM高分级患者HGIN检出率(13.41%,11/82)显著高于低分级患者(3.74%,21/561, χ2=14.150,P<0.001);OLGA与OLGIM均为高分级患者,HGIN检出率进一步升高[21.21%(7/33)比4.10%(25/610), χ2=19.38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LGA、OLGIM高分级患者发生HGIN的危险度是低分级患者的2.640倍(95%CI:1.083~6.439,P=0.033)及2.747倍(95%CI:1.156~6.528,P=0.022),OLGA与OLGIM均为高分级患者,比值比为6.300(95%CI:2.497~15.897,P<0.001)。结论OLGA与OLGIM系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癌变风险预测价值,是患者进行胃镜精查和制定随访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在体内外模型中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性。方法:对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SW620、LoVo进行电击处理,通过二乙酸荧光素(FDA)-碘化丙锭(PI)双色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疼痛的危险因素,建立肠镜疼痛的预测模型,为肠镜检查前是否使用镇静麻醉药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83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对肠镜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疼痛预测模型.结果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5分时肠镜检查完成率明显降低(P<0.000);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有盆腹腔手术史、无肠镜检查史、术前有腹痛主诉、肠镜操作者经验少、自主估计疼痛程度高、低BMI指数与患者肠镜检查疼痛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BMI、肠镜操作者经验和自主估计疼痛程度3个变量进入预测模型(P<0.05):P=eY/(1+eY),Y=0.049-0.124×X1-0.97×X2+1.713×A1+0.781×A2+0.147×A3,敏感性70.3%,特异性67.5%.结论 自主估计疼痛程度高、肠镜操作者经验少以及低BMI指数是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出现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肠镜检查前评估肠镜疼痛危险因素可更好指导肠镜检查前镇静麻醉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经脐入路内镜腹腔探查术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例经脐入路内镜腹腔探查术确诊不明原因腹水病例的护理方法。结果 2例不明原因腹水病例行经脐入路内镜腹腔探查术得以确诊,经规范的、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处置,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结论经脐入路内镜腹腔探查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配合恰当的护理,可极大的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且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1999年日本内镜专家小野裕之及後藤田桌志等人首先开发出一种先端带陶瓷绝缘头的新型电刀(IT刀),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大于2 cm的早期癌病灶,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这一手术被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外科相近,又可避免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已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的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我科在2016  相似文献   
9.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8%~33%,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的GERD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巨大的医疗成本[1-2]。抑酸治疗是GERD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部分患者通过规范的抑酸治疗4~8周,甚至更长时间后,仍不能完全控制反流相关的症状。使用双倍标准剂量、8周疗程的抑酸剂治疗后,反流、烧心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的患者,被定义为难治性GERD[3-5]。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而食管和胃的早期癌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癌,因此提升我国早期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现率尤为必要。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和胃癌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胃镜检查摄片的不规范性,导致我国早期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状况并 不理想。图像增强内镜是新兴的具有多种特殊光源和高清晰度画面的内镜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病变的筛查和诊断能力。本文就图像增强内镜如何进行标准化胃镜摄片作简短探讨,以期同行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