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传染病防治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关口,基层医务工作者承担着辖区内疫情监测、预防接种、健康宣传及协助疾控部门调查处置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职责,在疾病群防群控、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关键作用。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工作者社区传染病的诊治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及开展传染病相关系列培训,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3月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学科在2021年11月举办的国家级社区传染性疾病继续教育会议的所有参会者为研究对象。会前、会后通过问卷星二维码向参会者发放调查问卷,会前问卷内容包括参会者人口学特征,工作后是否参加过社区传染病培训,社区传染病诊治开展情况,社区传染病防治的主观态度(是否愿意管理社区传染病、对自己传染病诊治能力满意度),传染病防治专业知识及会议内容相关知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态度。会后问卷内容主要为会议内容相关知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态度以及对本次线上会议满意度调查。会前共有301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完成调查问卷,会前及...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2)作为一个简短有效的抑郁筛查工具在国外及国内广泛应用,国外主要应用在12岁以上患者的抑郁筛查(证据B级),国内主要应用在特定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而关于一般人群的调查较少。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抑郁状况,分析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4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18岁)为调查对象,以体检者的一般信息及PHQ-2中文版(PHQ-2-C)为调查工具,收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健康状态自评、运动习惯、吸烟习惯、饮酒习惯、总体睡眠质量及女性体检者妊娠次数、生育情况、避孕方式、妇科疾病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6 560份,其中有效问卷6 5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36%,抑郁状况阳性率为3.84%(250/6 518)。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态自评、运动习惯、吸烟习惯、总体睡眠质量的体检者抑郁情况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态自评、运动习惯、吸烟习惯、总体睡眠质量是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生育情况、避孕方式、妇科疾病女性体检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医院体检人群抑郁状况阳性率为3.84%,且女性高于男性。低龄、分居/离婚/丧偶、健康状态自评差、没有/甚少运动习惯、经常吸烟、总体睡眠质量不好是体检人群有抑郁状况的危险因素。而生育情况、避孕方式、妇科疾病会影响女性的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3.
性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误解性健康及错误的性健康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原则、保护患者隐私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在开展性健康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性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性健康问题筛查、诊治方面还有待加强。为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学科从全科核心理念出发,通过组建性健康服务专业小组、开展性史问诊及性器官查体技能工作坊、制定诊治工作流程等方式率先开展性健康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希望为国内全科医生开展性健康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8个城区中随机抽取16所中学4 582名学生,使用自填式问卷了解学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学习表现、学习压力以及学校/亲友支持等情况。结果4 582名初中生近0.5 a在家庭遭受躯体虐待的总发生率为27.3%,其中轻、中、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11.5%,13.1%和2.7%,平均每人遭受2.54种虐待方式;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学习压力、单亲或重组家庭、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无单独房间、非汉族是家庭躯体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亲友支持和学校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11~17岁初中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现象十分普遍。应重点针对学习压力、学校/亲友支持、家庭模式、有无单独房间等可控因素制定保护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男男性接触者(MSM)与艾滋病病毒(HIV)相关的风险行为的具体特点和问题。方法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定性研究。通过一个当地的MSM联系网络,以滚雪球和相互转告的方式招集了24名访谈对象。主要测量指标是与HIV有关的风险行为的上升情况。结果在中国农村地区,风险行为、社会歧视、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传统中医的观念,在HIV的传播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许多MSM过着双重生活;调查显示,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也是因人而异,使风险行为"合理化"的意图是决定是否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因素;就泌尿生殖系统的问题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现象很不普遍,而现有卫生系统以及医务人员对此问题表现出来的不敏感,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结论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MSM人群存在着HIV流行的趋势,并有向普通人群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牙牙周组织对不同种类烤瓷牙底冠的反应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00例下颌磨牙单冠修复患者,根据底冠所使用的修复材料将患者分为第一组(66例)、第二组(67例)以及第三组(67例)。对三组患者修复前以及修复后1、3个月的基牙龈沟液中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2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第一组患者的IL-17及IL-21水平在1个月及3个月的修复后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组患者在修复后的1个月及3个月龈沟液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三组患者的IL-17及IL-21水平在1个月及3个月的修复后无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修复后的第1、3个月,第一组患者的IL-17和IL-21水平显著高于金合金组和二氧化锆第二组和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组的IL-17水平明显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第一组患者使用的钴铬合金,第二、第三组患者所使用的金合金、二氧化锆对于基牙牙周组织具有较小的刺激性,修复后龈沟液中的IL-17和IL-21水平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初中学生家庭虐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家庭虐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儿童保护政策和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8个区随机抽取16所中学96个初中班级,对所抽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收集近6个月内家庭虐待情况。结果4585名初中生近6个月内遭受言语/精神、躯体和性虐待的发生率分别为79.5%,27.4%和0.5%;言语/精神虐待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气吼叫(59.5%)、剥夺权利(49.3%)、恐吓(39.4%)、辱骂(37.8%)、咒骂(19.9%)、威胁赶出家(12.7%),平均每人遭受2.75种不同形式言语/精神虐待;轻度、中度、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23.8%,15.5%和2.7%,以打四肢(16.7%)、扇脸(11.5%)方式为主.掐脖、烧烫、动用锐器伤害等严重虐待发生率低于1%,遭受言语/精神和躯体双重虐待的发生率为26.3%。结论广州市中学生遭受家庭虐待现象十分普遍,以言语/精神虐待最常见,躯体虐待以轻度为主,存在言语/精神与躯体双重虐待以及多种虐待方式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s)在日常工作中大都不会接触HIV/AIDS病人和其家属,并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但根据UNAIDS的估计,到2010年,中国将会有1000万名艾滋病携带者;作为一个医疗工作者,很难避免在不同的层面上跟艾滋病病人打交道。如果家庭医生能帮助病人在感染初期提高意识,并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治疗,或者把病人及早转介给合适的专科医生,或许可以预防早期因机会性感染而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情感虐待是指父母或看护人等经常对孩子恐吓、侮辱、指责、轻视和孤立等,漠视孩子的情感需要。Garbarino认为情感虐待比躯体、性虐待的危害性更大,尤其是对心理精神健康的影响。而自尊作为个体总体评价及由此产生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深圳市社区全科医生接诊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态度及实践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于2020年9月19日至10月31日,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深圳市10个行政区共10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的500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开展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常见心理问题(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惊恐发作、睡眠障碍)知识测试、全科医生接诊常见心理问题的态度及实践情况, 收集知识、态度及实践得分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全科医生的得分差异。结果共回收问卷329份。知识方面, 全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特征回答准确率最高(97.3%, 320/329), 对惊恐发作的案例分析准确率最低(50.2%, 165/329)。态度方面, 71.1%(234/329)的社区全科医生非常同意"应该接诊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在社康中心工作年限不同的全科医生接诊常见心理问题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60, P=0.006)。实践方面, 全科医生接诊失眠障碍最多(91.2%, 300/329), 46.5%(153/329)的全科医生会使用心理评估量表, 52.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