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宝石能谱CT结肠成像(CTC)在检测结肠息肉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50例疑似结肠息肉患者行低剂量宝石能谱CTC及内镜检查,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低剂量宝石能谱CTC检测结肠息肉的符合率,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DIw)。结果 内镜诊断结肠息肉阴性12例,阳性38例;低剂量宝石能谱CTC诊断结肠息肉阴性16例,阳性34例;共发现79个息肉。对于≥0.5 cm的息肉,低剂量宝石能谱CTC的符合率为91.07%,<5 mm的息肉符合率为50%。结论 辐射剂量降低至1.01 mGy的宝石能谱CTC检测≥0.5 cm的息肉,与内镜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颐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骨膜下型骨样骨瘤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36岁,平均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检查者3例,行MR检查者1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1例.结果 5例病瘤巢表现为弧形骨陷窝,口径为6~16 mm,深为5~10 mm,其周围骨质硬化不明显;1例瘤巢表现为骨骼表面小丘状软组织影.影像学检查均清楚显示瘤巢.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瘤巢的重要方法,多切面X线投照对于发现瘤巢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绝经后妇女L2-L4椎体及髋关节两个部位的定量CT骨密度(BMD )测量诊断骨 质疏松的效能。方法175例绝经妇女,年龄48-96岁,平均年龄为69 ±9岁。同时QCT测量L2-L4椎体的平均体积骨密度及髋关节类DXA的面积骨密度,右股骨颈和全髋二个感兴趣区(ROI )。 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80 mg/cm3 )和WHO髋关节DXA骨密 度诊断标准即股骨颈或全髋感兴趣区的T值(-2.5 SD )进行骨质疏松诊断。比较二者诊断骨质疏 松的效能。结果175绝经后妇女中,QCT骨密度测量腰椎部位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是44%( 77/175 )。如果采用髋部检查股骨颈部位为11%.( 19/175 ),全髋部位为14%.( 24/175 ),或二者任一 部位为18%_( 31/175 )。如果只做腰椎,不做髋关节,有7人漏诊,而如果只做髋关节,不做腰椎会漏 诊44人。结论采用QCT骨密度测量,绝经妇女腰椎检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4%_,而髋部检查检出 率为18%_。采用QCT骨密度测量,测量腰椎一个部位就可以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输尿管镜或手术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而所做影像学检查均未能确诊,最后进行低剂量MSCTU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B超及泌尿系平片(KUB)检查,其中,8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P),11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所有病例的MSCT平扫及MSCTU薄层数据分别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MSCTU的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89mGy,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91.16±13.96)mGy·cm.MSCT平扫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23例(直径4~15 mm),可疑输尿管结石14例(直径3~6mm),输尿管全程未见明确结石(阴性)5例.低剂量MSCTU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32例(直径3~14 mm),可疑输尿管结石6例(直径3~12 mm),阴性4例.结合低剂量MSCT平扫及MSCTU,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39例(直径3~14mm),与输尿管镜或手术所见一致;可疑输尿管结石2例;阴性1例.结论 低剂量MSCTU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必需与低剂量MSCT平扫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临床以血瘀证多见,但目前仍缺少理想的防治手段。既往研究已报道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汉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及椎间盘退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纳入2008-01/2009-1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中医辨证为血瘀证的共60例,同期相匹配的非血瘀证患者60例,均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检测,并观测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等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分析椎间盘退变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关联性。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结果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基因型者的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CC和TT基因型高,血瘀证组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比非血瘀证患者更严重 (P < 0.05)。重度椎间盘退变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轻中度椎间盘退变者的1.818倍(OR =1.818,95%CI:1.275~2.931,P < 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重度椎间盘退变的累积暴露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其中某单一因素的2.038倍(OR=2.038,95%CI:1.379~3.423,P < 0.05)。实验结果提示重度椎间盘退变很可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CT基因型的患者在引发椎间盘退变加重相关因素的作用下,患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患者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 7例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中,6例位于椎管内硬脊膜下脊髓腹侧,1例位于松果体区。MRI显示病变信号均匀,T1WI呈低信号,6例稍高于脑脊液信号,1例与脑脊液信号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5例无强化,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1例囊壁环形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检查对发现及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能谱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脑血管CTA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脑血管能谱CTA检查的患者,获得5组单能量图像(50、70、90、110、130keV)、1组质量控制(QC)图像。分别测定6组图像的噪声、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组图像的CNR及噪声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6组中,70keV组与90ke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组图像CNR、图像质量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keV单能量图CNR、图像质量评分均最高,70keV单能量图、QC图及90、110、130keV单能量图的CNR、图像评分均依次递减。结论能谱CT 50keV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41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腹股沟斜疝37例,腹股沟直疝4例。MSCT显示疝囊直径2 cm以下15例,2~5 cm 25例,6.5 cm 1例;其中疝囊内容物为肠管、大网膜及小肠系膜组织者33例;单纯大网膜及小肠系膜组织者8例。结论MSCT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宝石能谱CT结肠成像( CTC)在检测结肠息肉中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疑似结肠息肉患者行低剂量宝石能谱CTC及内镜检查,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低剂量宝石能谱CTC检测结肠息肉的符合率,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指数( CTDIw )。结果内镜诊断结肠息肉阴性12例,阳性38例;低剂量宝石能谱CTC诊断结肠息肉阴性16例,阳性34例;共发现79个息肉。对于≥0.5 cm的息肉,低剂量宝石能谱CTC的符合率为91.07%,<5 mm的息肉符合率为50%。结论辐射剂量降低至1.01 mGy的宝石能谱CTC检测≥0.5 cm的息肉,与内镜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SFT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例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楚,与胸膜关系密切,肿瘤直径分别为2.0 cm、2.0 cm、3.1 cm、4.3 cm。2例肿瘤密度均匀、呈均匀增强;2例密度不均匀,呈"地图样"强化,1例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SF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患者以原因不明的低血糖症状就诊时,如发现边缘光整的胸腔孤立性软组织肿物、伴有"地图样"强化,应仔细观察肿瘤与胸膜的关系,对起源于胸膜者应考虑SFTP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