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缺血对兔视神经纤维损害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研究视网膜缺血对视神经的损害。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算视神经纤维数量;通过前房灌注平衡液,造成超高眼压,形成兔视网膜完全缺血模型,观察视神经纤维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兔眼平均视神经轴突数为109608±14561(n=22);视网膜缺血眼视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急性高眼压造成的视网膜缺血可使视神经节细胞及轴突的数量明显减少,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可定量检测这种  相似文献   
2.
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含量含量在葡萄炎房东水及玻璃体中的变化及L-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arter,L-NAME)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眼玻璃2本内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葡萄膜炎模型,以检测房水蛋白浓度,结果:葡萄为房水及玻璃体及玻璃体中显著增高,即刻使用L NAME;显著降低了NO水平,同时其蛋白浓度、细胞数目及组织炎症程度明显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方法:对61例、67眼翼状胬内由体部向头部逆行切除,取2mm宽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到巩膜暴露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3眼复发,复发率4.48%。结论: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内毒素脂多糖的方法制作兔葡萄膜炎模型,检测了房水内细胞浓度、蛋白浓度、房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改变。结果显示葡萄膜炎模型兔房水中细胞数、蛋白浓度分别为(9.467±1.568)×109/L、(25.531±4.635)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2±0.002)×109/L(P<0.01);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浓度为(4.643±0.591)ng/L,显著高于血清中的(0.012±0.004)ng/L(P<0.01);而对照组房水及血清均未测到。提示兔眼葡萄炎模型符合人类葡萄炎的病理特征,眼组织内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葡萄膜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洪瑞  蒋华 《山东医药》2010,50(42):30-31
目的观察大泡性角膜病变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Na^+-K^+-ATP酶活性变化,探讨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以0.05%的新洁尔灭溶液单眼前房注射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模型组),另1只眼不作处理(对照组)。7 d后处死所有动物,分别检测两组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Na^+-K^+-ATP酶活性。结果模型组病变角膜水肿混浊,角膜厚度为(696.17±43.54)μm,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646.58±126.72)个/mm^2,角膜内皮细胞Na^+-K^+-ATP酶活性为(1.03±0.28)U/mg prot,对照组分别为(367.51±23.13)μm、(2 876.00±164.65)个/mm^2、(3.82±0.27)U/mg prot,两组相比,P均〈0.01。结论大泡性角膜病变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本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急性期圆锥角膜的视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急性期圆锥角膜(AKC)的视光学效果,探讨其屈光控制方法。方法 AKC共27例27眼,术时行双极电凝处理、与稳定期圆锥角膜(SKC)24例29眼在同等条件下行PKP术。术后7d,1、3、6、12、15m分别以角膜地形图等方法测得角膜屈光状态与增视效果。结果AKC术后15月UCVA 0.69±0.17,BCVA 0.96±0.17,SimK(43.39±0.52)D,SAI 0.76±0.25,CA (2.22±0.72)D,SE(-1.73±0.14)D,各时间点的检测参数与SK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KC与SKC行PKP术,同样可以获得迅速稳定的视光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个体化综合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患者19例(38眼),根据病情不同个体化地给予人工泪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及lg·Ll氟米龙滴眼液等不同组合的复合用药方案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行裂隙灯检查、干眼症状评分、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FS)、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I test,SIT)等检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干眼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干眼症状评分项目中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疼痛、眼红分别为(2.72±0.78)分、(2.58±0.89)分、(2.46±0.64)分、(2.27±0.54)分、(2.54±0.66)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症状评分分别为(1.68±0.82)分、(1.62±0.72)分、(1.57±0.59)分、(1.44±0.62)分、(2.09±0.58)分(均为P<0.05);眼部视疲劳、畏光评分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视力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FS评分由治疗前的(8.6±2.4)分减少为治疗后的(2.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BUT略有增加,SIT略有下降,但两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个体化地给予人工泪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及lg·L-1氟米龙滴眼液等综合治疗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症状和部分体征,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高压氧对挫伤性重度视网膜震荡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眼球钝挫伤及重度视网膜震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眼球钝挫伤及重度视网膜震荡12例14眼,入院后常规治疗2~6d后高压氧治疗。结果视力恢复到受伤前水平8例、9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4例,5眼,治愈率64.39%,总有效率100%。结论高压氧治疗虽可产生对组织细胞膜Na+-K+-ATP酶不利的因素,但不会使缺血所致的细胞膜功能异常更加恶化,反而能促使它恢复正常,高压氧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超过其不利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所以,高压氧是治疗重度视网膜震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