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3 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和 3 2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以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同时观察 13例脂质三联症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FMD及NTG -MD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组FMD峰值较正常对照组高度显著降低〔(5 .3 9± 2 .2 3 ) % ,(11.79± 3 .5 7) % ,P <0 .0 1〕 ;脂质三联症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其FMD峰值显著增加〔(9.92± 2 .44 ) % ,(3 .0 9± 1.0 6) % ,P <0 .0 1〕 ;各组NTG -MD的峰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辛伐他汀对脂质三联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笔者分别观察阿斯匹林(ASA)、川芎、丹参、人参对健康飞行人员甲襞微循环红细胞聚集影响,旨在探求最佳用药效果,为航空医学、预防医学提供有关考虑资料。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甲襞微循环,室温控制在20~25℃之间,由笔者观察记录,标志同一视野血管并录  相似文献   
3.
曾报道了中药软肝汤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疗效观察 ,现将此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1~ 5 5岁 ;病程 3年以上。根据 1995年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确诊的乙型肝炎 ,经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正常对照组选自健康献血者。2 检测方法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 6个月检测 :血清透明质酸 (HA)采用放免法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ⅢP)采用放免法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6.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治疗,经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冠状动脉再通。9例(64.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14例中7例(50.0%)为室性RA,3例(21.4%)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后者为提示再灌注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5例(35.8%)均发生在下壁及(或)后壁梗死。RA的发生与再灌注前心肌缺血时间和缺血性心律失常存在与否无关,心肌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更易发生RA。本文并就如何预防和治疗RA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993年10月至1995年12月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l)患者行PTCA治疗的经验.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40~74(平均62.4±8.3)岁.(1)直接PTCA14例.(2)补救性PTCA5例.(3)半择期PTCA17例.结果:36例,成功34例(94. 4%).失败2例.1例失败并于术后第3日死于脑卒中;另一例术中见有局部夹层形成而结束手术.后行择期PTCA成功.认为AMI患者行PTCA是降低AMl病死率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52例,排除电解质紊乱,应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分析ST段缺血性改变、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2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冠脉造影阳性者中,常规心电图ST段呈缺血性改变者16例,U波异常者8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42.11%、21.11%(16/38、8/38);运动试验阳性者26例,运动诱发U波异常者15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8.42%、39.47%(26/38、15/38).冠脉造影阴性者(n=14)中,常规心电图ST段无缺血性改变6例,U波正常13例,特异度分别为42.86%、92.86%(6/14、13/14);运动负荷时,结果阴性9例,U波正常14例,特异度分别为64.29%、100%(9/14、14/14).运动负荷时尚见2例单独U波异常,其冠脉造影证实有病理性狭窄.结论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敏感性虽不如ST段下移的高,但U波异常的特异性高,尤其是运动诱发的U波异常更具诊断价值;缺血性U波异常有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正现存的鲟鱼有2科6属27种~([1])。目前,我国主要的养殖鲟鱼品种包括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多种杂交鲟,消费模式主要以0.5~4.0 kg的商品鱼为主~([2])。另外,6龄以上用于生产鱼子酱的雌鱼在取完鱼籽以后,鱼体(俗称鱼壳)通过分切、加工等方式上市销售。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品种的鲟鱼及多种杂交鲟~([3-5])的肉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均认为鲟鱼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些经过一、二年级培养的学生干部,到了大学三、四年级时却频频提出辞职,出现“罢工现象”。出现了大范围学生干部“罢工现象”,这就为学生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探究高校学生干部”罢工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