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7月~2006年3月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eysteetomy,LC)联合肝囊肿开窗引流术586例,LC联合阑尾切除术80例,Lc联合卵巢囊肿切除术46例,LC联合肾囊肿去顶引流术16例。结果72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因腹腔粘连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512例随访2~60个月,平均16个月,无胆道结石及肝、肾、卵巢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一次性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腹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体外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线粒体在诱导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10、30、60和100μmol/L槲皮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形态变化;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变化。结果:槲皮素体外能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P<0.0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10、30、60和100μmol/L槲皮素作用72h引起的细胞抑制率(F=343.71,P<0.01)和凋亡率(F=234.17,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作用48h后,AO染色图片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和凋亡小体等。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槲皮素体外能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附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患有单纯性附件良性肿瘤及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例,行腹腔镜手术摘除,同时术中行胆道造影及卵巢成形。结果 全组418例,单纯性卵巢良性肿瘤者45例,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者372例。骶椎硬脊膜膨出者1例。术中行胆道造影者332例,行卵巢成形者413例,胆囊床引流者11例,盆腔引流者29例,一侧卵巢全切除者4例,未发现胆道结石及术中病检未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d。结论 术中应用胆道造影和病理学检查,实施腹腔镜单纯卵巢摘除或联合胆囊切除,安全可靠,卵巢成形可预防盆腔粘连和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胃急性穿孔修补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应用腹腔镜对46例胃溃疡急性穿孔,经病理检查后,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结果 46例胃穿孔中,幽门管穿孔6例,实部前壁穿孔37例,体部小弯侧穿孔3例:快速病理检查33例中良性穿孔32例,癌性穿孔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手术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45例良性溃疡患者术后7d出院3l例,转消化内科治疗2周后出院14例,出院后继续抗溃疡治疗3个月后复A45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基本止常,体重增加1~3kg。3个月后胃镜检查活榆报告:未见恶性肿瘤细胞。癌性穿孔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于修补术后9d出院。结论 腹腔镜肖穿孔修补术不违反外科手术原则,术中病理检查可预防漏诊胃恶性肿瘤。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蔡辉  王晓鹏  苏河  李荣范  马云涛  李振军 《医学争鸣》2007,28(20):1830-1833
目的:探讨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联合5-Fu对胃癌MKN-45细胞株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胃癌细胞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评价c-myc ASODN联合5-Fu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变化;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通过皮下瘤体内注射药物观察肿瘤体积和抑瘤率的变化.结果:c-myc反义寡核苷酸联合5-Fu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率(23.4±1.9)%,较单用c-myc反义寡核苷酸(10.6±1.1)%和5-Fu(12.5±1.0)%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P<0.01);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ASODN和5-Fu均使c-myc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体内实验显示c-myc反义寡核苷酸联合5-Fu可明显减少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达46.7%;较单一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5-Fu能明显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c-myc蛋白水平;且可有效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胆道探查术Ⅰ期缝合 ,T形管引流的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诊治 79例胆道结石患者。结果 :79例中 ,36例在术中经胆道造影确诊。 76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 ,4 9例行胆道Ⅰ期缝合 ,2 7例用T形管引流。因腔镜下取石困难 1例 ,胆道肿瘤 2例 ,中转开腹。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胆管腹腔镜胆道探查 ,术中胆道造影、胆道Ⅰ期缝合、T形管引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胃良性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胃镜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溃疡修复的变化。方法:对45例胃良性溃疡穿孔应用腹腔镜修补术后,分别于3、6、12、24个月进行胃镜随访,观察溃疡修复、演变的过程,调整临床治疗。结果:3—6个月随访45例,胃溃疡H期,均有缝线外露,幽门螺杆菌( )4例。12个月随访26例中溃疡s期,4例见胃腔缝线。24个月随访7例中,缝线消失,溃疡A期1例,幽门螺杆菌( )。全组病例胃镜活检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腔镜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胃镜的定期随访,可监测溃疡修复过程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对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对脑脊液中脑膜癌细胞线粒体进行立体、动态、定量研究,得到脑膜癌线粒体分布特点,为脑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细胞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将标本分为脑膜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用荧光探针Mitotrackcr Grccn FM标记线粒体,得到线粒体的断层扫描图像、荧光强度地形立体分布图。结果脑膜癌组线粒体分布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脑膜癌组线粒体分布与阴性对照组有明显差别。结论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脑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细胞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和氯沙坦50 ng,每日1次;氯沙坦组4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5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既可使血压、血脂迅速达标,又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组(n=28)和静脉化疗组(n=25),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生存率、腹腔复发率及手术前1天和术后3、15天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2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热灌注组术后3、15天血清sIL-2R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静脉化疗组血清sIL-2R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热灌注组和静脉化疗组分别为86.1%、60.2%和58.3%、29.4%(P〈0.05);术后3、5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5.6%、27.8%和20.6%、53.0%(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控制腹腔复发,提高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术后血清sIL-2R水平和患者生存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