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是否优于C反应蛋白(CRP)。方法连续入选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AMI并收住我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于入院第1、3、7天检测CRP和24 h尿蛋白排出量,并计算尿蛋白/肌酐比率(ACR)。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共入选209例患者,年龄47~83岁,平均(68.3±15.6)岁,女性62例(29.7%),合并心力衰竭81例(38.8%)。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延迟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力衰竭及肌酐清除率后,CRP和ACR均与5年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但CRP与远期死亡率不相关[HR 95%CI:1.1(0.7~1.8),P=0.65],而ACR与近期和远期死亡率均独立相关[OR 95%CI:3.9(2.0~9.0),P<0.0001;1.4(1.1~1.8),P=0.01]。结论 ACR对AMI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2.
cTnI、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nI、Mb和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20例非心肌梗死性胸痛的患者(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入院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共181例临床资料,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发病30d和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早期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能够降低30d和6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P<0.05)。经随访,中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30d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1%和9.5%,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1.7%和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30 d时的发生率分别为14.6%和43.4%,6个月时发生率分别为25.8%和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对心脏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高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近期和远期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所有病例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加用倍他乐克,自12.5mg/d开始,第2周加至25mg/d,后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或达到50—75mtg/d。服药6周,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并按NYHA做临床心功能分级评价。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顽固性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对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蛋白(a)[LP(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L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于该院治疗的72例ASO-LE患者作为患者组;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体质量指数(BMI)、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诊ACS患者的资料并检测其CRP水平。入选患者随访3年,内容包括死亡,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而再次住院情况。结果共有446名患者入选,CRP升高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因CHF的再次住院率均高于CRP正常的患者(P<0.05)。校正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后,急性期CRP>7.44 mg/L与发病后3年内的死亡率和因CHF再住院的风险增加仍显著相关。结论在胸痛早期就出现CRP升高的ACS患者的晚期死亡率和CHF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RP水平变化在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确诊为感染性肺炎的住院患者和同期门诊上呼吸道感染80例以及87例健康人分别进行CRP、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测定。结果门诊患者的CRP(73.3±3.6)mg/L显著低于我院患者(132±11.3)mg/L;住院患者治疗前为(132±11.3)mg/L,治疗后降低到(33.7±28.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可作为诊断感染性肺炎时判断其愈后及疗效判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存在心房纤颤(AF)是否会增加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方法 收集我院2001-07~2006-08急诊室胸痛患者的资料,分为AF组和对照组.观察是否发生AC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评估发生ACS的相对危险与AF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140例AF患者和683例符合标准的对照患者入选.AMI的发生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和10.8%,UA分别为16.4%和15.8%,ACS分别为27.9%和26.7%.AF患者发生ACS的相对危险没有增加:AMI 1.05[95%置信区间(CI)=0.63~1.75],UA 1.05(95%CI=0.6~1.7),ACS 1.05(95%CI=0.78~1.04).结论 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中,AF与发生ACS的风险增加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晚期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了我院1994年8月~1998年8月晚期溶栓22例AMI病例。按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1996年推荐的AMI溶栓方案的基础上,选溶栓距发病时间6~35小时,平均(14.4±7.7)小时,将患者分>6小时至≤12小时和>12小时两组。结果:(1)两组溶栓距发病时间分别为(9.3±2.6)小时和(20.6±7.4)小时(P<0.01);(2)22例总再通率为22.72%(6/22),两组再  作者单位:100013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通率分…  相似文献   
10.
张立晶  张浩  孔凡龙  顾权 《人民军医》2002,45(10):584-58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的血脂在急性期可能暂时下降[3,5] ,从而掩盖血脂的真实水平。若按照此时的血脂水平治疗 ,则有可能低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此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8月 ,我们对住我院ACS病人不同阶段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 ,以便为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5 5例中 ,男 30例 ,女 2 5例 ;年龄 35~75岁。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2 9例。诊断均符合WHO标准[3] 。AMI中下壁 13例 ,前壁 9例 ,非Q波心肌梗死 2例。所有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