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韩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4):1634-1638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茵群失调,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益生菌能改变肠道菌群比例、转化某些肠内物质、提高肠上皮的屏障功能、防止肠细菌易位以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减轻炎症.本文对益生菌以上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孙海  韩真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1):32-34,7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胰腺炎。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目前已成为共识,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此文对AIP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求更好地认识、研究AIP,从而找出更好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与EST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9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52例,明显出血50例,其成功插入乳头时间经方差分析(F=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出血病例中,存在憩室21例,出血量与憩室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术中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处理,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提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的止血有效率高于电凝止血治疗(P=0.464,P〈0.05),并发术后出血8例,其中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有效,1例无效,3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论 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与成功插入乳头时间,有无憩室等因素相关,内镜下干预治疗是防治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脂质代谢异常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之一。肝筛对脂质代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肝筛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本文阐述肝筛理论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以期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更新、更有价值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息肉病患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26例肠镜检查出息肉病例891例(1298枚),检出率10.83%,其中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488例(715枚),检出率5.93%,化生性息肉210例239枚,化生性息肉病11例61枚,炎性息肉166例210枚,炎性息肉病9例51枚,幼年性息肉75例81枚,幼年性息肉病4例23枚,Peutz-Jeghers息肉4例7枚,Peutz-Jeghers息肉病9例43枚。息肉多见直肠,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1.0cm最多见,幼年性息肉以1.0~2.0cm最多,4例幼年性息肉病中1例随访2年后,一枚最大的息肉(3.0×2.5cm)出现癌变,9例Peutz-Jeghers息肉病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送检已切息肉,发现3例部分息肉粘膜呈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结论: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恶变潜能,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加癌变率递增,大肠镜检查息肉病患者应多部位活检,并定期随访,尽可能予以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6.
汤国强  韩真 《江苏医药》1998,24(11):841-841
强度一时间(豆/t)曲线检查是电诊断中比较精确的测定组织兴奋的一种定量检查法。我院近年来运用低频诊疗仪对54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了1八曲线测定,对患者治疗和预后起着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阳底资料54例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23~68岁。其中诉受风寒发病者14例,合并有中耳炎、乳实炎6例,糖尿病3例,外耳道疮疹2例,大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徒手肌力试验(6级分法),按首诊当日评定:0级10例,l级12例,2级16例,3级9例,4级5例,5级2例。行工/t曲线检查时间,最短者发病后第2天,最长者发病后2个月。本组病倒运用北京…  相似文献   
7.
李强  袁鹤鸣  韩真 《安徽医学》2009,30(11):1307-1309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331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其中42例常规方法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者改行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成功率85.2%,术后第3h和12h血清淀粉酶数值分别为(157±49)U/L和(241±37)U/L,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7.0%和6.6%;PST组:成功率97.6%,术后第3h和12h血清淀粉酶数值分别为(164±52)U/L和(229±55)U/L,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45.2%和7.1%。结论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安全、有效,可提高困难ERCP的成功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8.
韩真 《临床医学》1997,17(10):13-13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约占消化不良的40~60%,发病率高。现已证实NUD主要病因为上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所致。NUD患者有无胃酸分泌障碍尚有争议。为探讨NUD与胃酸分泌的关系,本文对58例NUD患者作空腹血浆胃泌素检测,并对其中服用普瑞博思4周的22例作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NUD组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46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泛酸及烧心感等消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伴代谢综合征25例(A组)和不伴代谢综合征192例(B组)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与B组相比,在年龄方面没有差异,而住院天数显著延长,高淀粉酶血症、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较一般患者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临床较少见,且因其解剖位置上的特殊性,诊治比较困难.我院2009年共收治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并成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术后患者完全康复,现总结诊治体会如下. 一、临床资料 2例患者1例为14岁男性患者,另1例为34岁女性患者,病因均为自行车把顶伤.均有外伤后上腹痛,恶心,呕吐大量胆汁样液体,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无发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